聽師父的話 在各種環境下修好自己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零年三月十日】師父說,「帶著執著而學法不是真修。但可以在修煉中漸漸認識自己的根本執著,去掉它,從而達到修煉人的標準。」[1]

一、房子交易中做到先考慮別人

丈夫年輕時身體不好,脾氣也很大,稍微不合他的心意就發脾氣。我們原來的房子沒電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越來越渴望有一套帶電梯的房子。丈夫好清靜,喜歡散步,正好郊區有一套房,環境好,空氣好,很適合他鍛煉,可離我單位太遠了。當時我住的地方從下樓(相當於五樓)到單位騎車五分鐘就夠了,還不過馬路,可是新住處騎電動車需要二十分鐘,道路壞的厲害,坑坑窪窪的,人多車多路遠不好走,心裏犯難,拿不定主意。

翻開《轉法輪》第四講,師父說:「你老是慈悲的,與人為善的,做甚麼事情總是考慮別人,每遇到問題時首先想,這件事情對別人能不能承受的了,對別人有沒有傷害,這就不會出現問題。」[2]站在丈夫的角度想想,錯過這次機會,也許會後悔一輩子的,我呢,作為修煉人,就得高標準要求自己,師父說:「善者慈悲心常在,無怨、無恨、以苦為樂。」[3]我就以苦為樂吧,於是答應了。

搬過去後,丈夫很滿意,就是覺的我上班遠虧欠我,怕我心裏不平衡,經常說,「看這邊環境多好,還可以看到遠處的大山,一望無際、視野多開闊啊,心裏是不是覺的很敞亮啊。城裏可享受不到這些。」看到他開心的樣子,我也為他高興。

買房時手裏現款不多,丈夫不想借款,用房本作抵押貸款申請通過需要時間,那邊催的急。當時有兩套房,有一套面積小正在出租,想賣那套,買方已經說好了,就是想看看房,和租房的商量,他說我們租的時候你可沒說賣,我想租一年,我說可以啊,我們賣了可以把手續轉給新主家,租房的不同意,說不想讓人打擾。想想師父讓我們做甚麼事情先考慮別人,站在租房的一方想,覺的他們也很不容易,混了半輩子還沒買上自己的房子,租別人的還提心吊膽的不知甚麼時候讓搬家,算了,賣大房子吧。由於屬於學區房、地勢好,房子格局好,價格合理,很快就賣了。賣後房子漲得很厲害,有人為我抱冤。可是作為修煉人,我覺的心安理得。

剛開始很不適應,因為是郊區,比較偏僻,農戶多,只有一家超市,菜還不新鮮。我下班後急急忙忙往家趕,經常忘了買菜,附近農戶同修知道了,學法結束經常讓我帶菜回家,幫我解決了很大問題,在這裏我衷心的感謝同修。

二、體悟修煉人沒病的法理

我坐月子風濕九年,修煉大法三天就好了,因此我對大法的超常深信不疑。這麼多年沒吃過一粒藥,幾次常人看來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就憑著對師父的堅信,闖過去了,我知道是師父替我承受了。

一次把腰扭了,別人讓我養著別動,同事也有扭了腰休息很長時間的,我想我是煉功人,不受低層法理制約,我沒事,師父給我消業呢。沒在意,照常煉功,煉第一套功法「佛展千手法」時一抻腰好像要斷似的,一個念頭閃了一下「別煉了,剛養了一天,一抻就又抻開了,斷了怎麼辦?」我想:「這念頭不是我的,有師在,有法在,我沒事」。腳往下踩,頭往上挺,使勁抻,連續三天,照常煉功,第四天好了。現在我搬一桶水很輕鬆。

我為祛病走進修煉,師父又在很短時間給我淨化了身體,所以在這方面信師信法,一直以來覺的在這方面沒有執著。無論身邊的同修出現甚麼假相都沒動搖我的心。寫這篇文章時,我才發現自己其實已經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執著,就是「只要我修煉我就不會得病」的執著,怪不得右肋部經常疼,有時像不透氣一樣,反覆了三次。第一次,學法回家路上想起了師父在《法輪功》裏說的「無脈無穴」的法理,就想我的身體無脈無穴,甚麼蟲子啊細菌啊甚麼靈體啊在我身體裏都待不住,甚麼肝啊肺啊胰腺啊甚麼都沒有,一切都是假相,念一正「唰」一下馬上好了。

第二次發作時,就想我已經悟到「無脈無穴」了怎麼又疼了,一定是哪方面有漏了,師父要我提高心性點悟我呢,向內找,找到了好多心,甚麼妒嫉心,爭鬥心,怨恨心等,隨著心性的提高,假相自然消失了。

前一段時間,不知為甚麼又不舒服,很長時間也過不去,發正念不管用,向內找也沒起作用,真想讓同修幫忙,可看同修每天出去講真相時間安排的很緊,就忍住沒說,但心裏還是放不下,就想師父說沒病,自己也相信沒病,可是為甚麼總是過不去呢?最後把心一橫,一切交給師父,我的身體是用來證實法的,絕不允許舊勢力毀大法弟子毀眾生。大法弟子只要師父的安排,不要舊勢力的安排,也不要自己的安排,有漏也不許舊勢力迫害,慢慢的不想它了,不知不覺過去了。

回想過程中一思一念,找出了這個「只要我修煉我就不會得病」的執著,如果沒有執著,連想都不會想,既然師父說是好事,是消業,那時間長短又有甚麼關係呢?關鍵還是放不下。

通過這三次假相的出現,現在才進一步體悟到師父說的一切都是好事的內涵,第一次在法上認識到了,師父就給我拿掉了;可修煉總得提高啊,同樣的假相,第二次再用原來的方法就不行了,需要向內找提高心性了,因向內找符合了修煉人的狀態,師父又給我化解了;第三次就是要我找出根本執著從而去掉它,真正提高上來。舊勢力想毀大法弟子,可師父將計就計安排的更有序,一層境界一層天,就看我們是不是正念對待。

三、再去根本執著

這一次,丈夫因為一點小事發脾氣,開始我還忍著,可他越說越來氣,師父說:「可是往往矛盾來的時候,不刺激到人的心靈,不算數,不好使,得不到提高。所以心裏放不下,會煩心,可能會出現勾著人的心」[2]。就想他說就說吧,給我提高心性呢,一定忍住。可他一說「你們這些人」,我就忍不住了,心想是我沒做好,與其他大法弟子有甚麼關係?就和他爭執起來了,過後也後悔,可每次都這樣,爭鬥心?怨恨心?不讓人說的心?都有。可是還不是。為甚麼?百思不得其解,只好歸為黨文化。其實大法弟子代表著大法的形像,自己做不好不就是給大法抹黑嘛,有錯還不讓人說,真是不知道怎麼修的。

昨天想寫交流文章,因為不知道頭緒,就拿起了《轉法輪》,可心裏非常想看《精進要旨二》,翻開《精進要旨二》中的「走向圓滿」,眼光在上面停留了很長時間,就想甚麼是我的根本執著呢?師父說,「人在世間養成了許多觀念,以至被觀念帶動著,追求著嚮往的東西。」[1]

從小到大別人都說我善良,顧大局識大體,自己也形成了只要別人高興自己就高興,哄別人就是哄自己的觀念,可是每次並不是真開心,內心有時也憤憤不平,翻江倒海,很長時間也忘不了自己的委屈和所謂的大度,知道自己虛偽,卻不知道為甚麼會這樣。這時「委曲求全」四個字顯現在我眼前,我知道是師父點悟,細想讓別人高興的觀念並不是真正的為別人好,而是掩蓋自己的懦弱,不敢和人爭,也不屑於和人爭,覺的沒意思;還有就是想通過這種方法維持一個表面平和的環境,法輪大法講「忍」,正好符合了我委曲求全的觀念,但是委屈後面有求,修煉後知道按真善忍的標準去要求自己,但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像法中要求的真正的為他好,是想讓他認為大法弟子好,這還是變相求名的心。所以達不到目地自己的觀念就不幹了,就和他吵吵起來了,這不是修煉者之忍,不是真修,是假修,心中求師父幫我解體這敗壞的觀念和執著,發誓要做師父的真修弟子,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大法弟子。

師父說:「然而人來在世上是由因緣決定著人生的路與人生中的得失,怎麼能由著人的觀念決定人生的每一過程呢?所以那些所謂美好的嚮往與願望也就成了永遠也得不到的痛苦執著的追求。」[1]我心中豁然開朗,不再怨不再恨,不再想哄他高興,沒有了求,就想真正的為他好,不管他怎樣對我。心中暗下決心一定要踏踏實實的堅定的修下去。

四、講真相救度世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法弟子全力講真相,感覺世人越來越明白,好多人就像等著救一樣,同時真切的感受到師父就在身邊,把有緣人引到眼前,我們只是動動嘴而已。

前天騎電動車,看到路邊站著一個中年男子,因為快到做飯時間了,就不想講了,可是車把一下蹭在了旁邊停著的電三輪上,我知道是有緣人,同時也認識到了私心,向師父認錯返回去,剛開始招呼時愛理不理的,我不為假相帶動,求師父幫忙救他,明白真相後他很高興還要了護身符。

有一次,遇到一個老年男子,我走過去說您是退休的吧?他說是,問你怎麼知道?我說看氣質就看出來了。原來在哪上班啊?他說是政府的,退了好多年了,我說一看就有福,只有有福份的人才能聽到好消息,請問您聽說過法輪功嗎?他說電視天天演,能沒聽說過嗎?我說電視上的是假的。法輪功是教人做好人的,天安門自焚是假的。他一聽就急了,大聲說:別說了,我就是要聽黨的話跟黨走。我一看他急了,就穩住心,求師父幫忙,一邊向他道歉說對不起我沒說清楚,惹您生氣了,我沒惡意,就是看您年齡大了,想告訴您平安秘訣,希望您平安。我這樣一說,他激動的心平穩下來,說就是不理解,你這個年齡怎麼那樣迷信?我就把我修煉後身體變化,心理變化,怎麼對待老人的等等講給他聽。他說鍛煉身體誰也不說你們甚麼,就是別反黨。我說不是我們要反黨,師父一開始就叫我們不參與政治,在哪裏都做個好人,你想社會上好人多了不好嗎?我們身體健康了為誰節省了醫藥費?誰受益?可江澤民就是容不得這麼一群善良人,一定要打壓,還要人人參與,您說這不是把中國人都綁架了麼。法輪大法是佛法,誹謗佛法是要遭天譴的,不講真相,那麼多人怎麼辦?而且人在入黨團隊時都發誓把終身獻給它,誓言可不是隨便發的,老天可有一本賬,您不抹去誓言,天要滅它時不就隨著殉葬了嗎?大法弟子讓人三退就是要人抹去誓言把命交給自己交給平安啊。再說它歷次運動整死多少人啊,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可是天理啊,把您加入時的誓言抹掉,退出來吧。這樣一說他笑了,說好吧。再給他講天安門自焚是假的,當把疑點一說,他說怎麼當時沒想那麼多啊,我說被邪靈擋住了唄。

修煉這麼多年,師父給予我們的太多太多,我自己做的太少,真感到對不起師父慈悲苦度,唯有精進以報師恩。

個人體會,層次有限,有不當的地方請慈悲指正。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精進要旨二》〈走向圓滿〉
[2]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3] 李洪志師父著作:《精進要旨》〈境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