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同修去世後的一些感想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零年八月二十七日】同修Y已經離去了,她的音容笑貌猶在我的眼前,想起就感到痛心和遺憾。Y同修是一個開朗、大方、善良、活潑的老學員,參加過很多項目,也認識很多同修。她的離去,對我們這個環境是一個震動。然而,修煉中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偶然的,Y同修已經走了,我們仍在人間助師正法的這些大法弟子,應該從中得到甚麼領悟呢?下面是我自己的幾點淺見,僅供參考。

修煉狀態是決定事情走向的關鍵

同修去世後,一些同修有些埋怨同修的家人和篤信現代科學的醫院,或者認為同修家人被舊勢力控制了,按照醫生的方式治療,對同修形成了迫害。其實,常人是非常弱的,去世真正的原因是同修自身的修煉狀態,和自己的願望決定的,還有就是我們整體的修煉狀態(如過分依賴Y同修等),而非同修的家人和常人醫院。而且慈悲的師父可能給了同修多次機會,一再延遲,等同修在修煉上突破,走過死關。如果我們怪罪常人,會造成常人對修煉人的不理解,(她的家人已經說感受到同修帶來的壓力),會給我們增加不必要的麻煩,對大法形像也未必是好事。

學法不學人

Y同修熱情善良,同修寫下了很多回憶她美好品質的話。比如有的說,說她是「修煉模範/榜樣」(model practitioner),或有同修說「是真正的修煉者」,「真善忍的真正實踐者」等,還有人說,她已經「提前完成了任務」。個人認為這是不合適的。或者說嚴重一點,也許正是這種心,反而害了同修。

師父在法中多次對同修去世現象做出解答,提到各種複雜情況,比如有的是自己沒過去關、有的跟舊勢力簽約,或其它複雜原因,還有一種就是被別人當成了榜樣,結果舊勢力為了考驗其他人,反而奪走了被當作「榜樣」的同修的生命。Y同修熱情、愛幫助其他人,還有些同修對Y有了依賴感。

師父說:「我說修煉人沒有榜樣,把誰當成榜樣不是自己認識法就會促成問題。舊勢力可能認為你看著他修、而不是自己去認識法,那就很可能讓他去世。」[1]「舊勢力把這件事情搞成這樣,它就是用這惡毒的手法考驗別人,通過這件事情考驗人。怎麼樣?你們認為修的好的,他死了,你還相信不相信?這些事情發生多起了,很多大法弟子都已經有了經驗了,都知道舊勢力的手段了。」[1]

修煉中沒有小事 讓我們互相提醒

也許有同修說,Y同修挺精進的啊,為甚麼會這樣?記得師父講過,修煉中沒有小事。Y同修的離去,我們是有責任的,因為沒有及時跟她溝通,解開她的心結。Y同修具體的心結,我們不清楚。那就讓我們剩下的這些,互相提醒,「小事」也不放過,不是為了人情和面子,而是為了對同修負責,才能修得無漏。

師父明示:「我們有些學員在病業關上走不過來。你不要往大處想。你說我沒甚麼大錯誤啊,對法很堅定啊。可是哪,你不要把那些小事不當回事。邪惡會鑽空子的,很多學員因為小事甚至於走了,也真都是因為非常小的事。因為修煉是嚴肅的,是無漏的,你在那些事情長期都沒修過,雖然小,你長期都沒重視過,那就是事了,所以很多人是因為這個走的。」[2]

一個敞開心扉的環境

Y同修多次跟我說,我是她能「敞開心扉」交談的非常少數的幾個人之一,她可以跟我說出她自己的思想陰暗面,自己不好的思維,而不用擔心會被嘲笑,也不會被打擊,還能得到鼓勵和理解。我很感謝Y同修的信任,但是這是否跟我們整體的環境也有關係呢。

我們的環境,尤其是中國同修的環境中有黨文化的因素存在,如給別人扣上大帽子,背後議論別人,導致有的同修或新同修不能暢所欲言。例如,一次同修A告訴了同修B她做常人時不好的習慣,同修B不但沒有珍視這份信任,反而帶著瞧不起的神情告訴其他同修,就是品質好的常人也不會這麼做的。我們都有沒修好的一面,人人都有不好的思維,而且越到表面越不好,那也是我們要修去的,如果我們這樣苛責的對待同修,那敢出來交流的人會變少,或只交流一些皮毛、流程上的事情。

師父說:「因為在中國那個社會,會抓人的短處,抓辮子、扣帽子、打棍子,在國外沒有這一說,在人類的歷史上沒有這一說,只有在中共邪黨的社會才這樣。在國外,倆個人誰也不認識,在一起連家裏的甚麼事情都會翻出來對人聊的,很坦蕩的。」[1]

以上是我的感想,本來不想寫。主要是,一不想浪費寶貴的時間;二不想「開罪」別人,或寫完之後引起不必要的議論,當然這都是私心所致。但是想到Y同修生前,我們倆交流的時候,她經常說,「哎呀,你這個想法應該交流出來。」或者說,「你那個悟到的應該在大組交流。」──她總想到整體和他人,遺憾的是,我絕大多數都沒按照她說的做。但是今天,我想把這些寫下來,為了整體,為了Y同修。

註﹕
[1] 李洪志師父經文:《二零一三年大紐約地區法會講法》
[2] 李洪志師父經文:《二零一五年美國西部法會講法》

[修煉人之間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個人當時修煉狀態中的認識,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