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應徵投稿的一點建議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二年二月八日】近日正在構思投稿的框架,也鼓勵身邊有能力投稿的同修能夠參與進來,這讓我聯想到過去幫助同修改稿子的一些經歷,在這裏寫出幾點來與同修們交流,希望能有些幫助。

1.文章銜接不好:有的同修文章內容很好,每一個小故事都很吸引人,但組合不好,給人一種東一頭、西一頭的感覺。如果自己有能力把它歸納起來最好。如果自己歸納不好可以找同修幫助整理。建議如果文章過細可以歸納成幾個小標題,這樣看起來簡潔、明瞭。

2.文章忌拖泥帶水、冗長:有的同修表達能力差,但很喜歡表達。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同修,本來兩三句話就能說清楚的事,他能給你興奮的說上半個小時,這樣的同修寫出來的文章水份佔大半的篇幅,且沒有條理。

我記得上學的時候,語文老師給我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大意是:有一個書生總覺的自己很有文采卻得不到賞識,總有懷才不遇的挫敗感,有一天讀書時突然文思泉湧,立刻執筆洋洋灑灑寫了好幾張紙,寫完後還意猶未盡、興奮不已,找來自己的妻子來欣賞他的文章,妻子看過後沒有評價,只是說:「我們中午吃豆包。」午飯的時候,妻子給他端上來一個如盤子般大小的豆包,書生說:「這麼大的豆包啊!」妻子說:「這是給你的。」書生很高興,咬上一口,沒吃到餡,再咬上一口,還沒吃到餡,一連咬了幾口都沒吃到餡,書生急了,把豆包從中間掰開,這才發現這麼大的一個豆包裏面只有一個豆。他抬頭看向妻子,妻子點頭說:「對,這就是你的文章。」

這樣的文章改動會很大或被篩選掉,同修不要因此而抱怨,因為自我感覺良好並不等於真的好。

3.文章中夾帶著黨文化的因素:幾年前遇到了一件自認為嚴重亂法的言行,且有幾位修煉了多年的老大法弟子參與其中,於是憤憤不平的寫了一篇評論文章,腦袋一熱發給了明慧網,把它存檔後便忘了此事。其實事情的發展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嚴重,可我當時的反應卻很激烈,這件事讓我找到了自己許多執著心,同時也讓我成長了不少。一天擺弄電腦時翻到了那個文檔,打開一看嚇了一跳,滿篇的不滿、批評、指責、挖苦、諷刺,這簡直就是批鬥會嘛,趕緊把它刪掉,我當時想:「明慧的同修看了,不會以為我是紅衛兵出身吧。」可我是文化大革命以後出生的呀,怎麼會有這麼強烈的「鬥」呢?由於此事太丟人也沒敢聲張,自己默默的錄了《解體黨文化》來聽。其實生活在大陸的人多多少少都帶有黨文化的習氣而不自知,心性好時不會表露出來,但一放鬆自己的修煉就會暴露出來。我們在寫文章時,一定要本著真心、善心、樸實無華的本心去寫,心平氣和的講述、真誠才能打動人。

4.走形式:有的同修並不想投稿,但聽同修說了投稿也是修煉的一部份,怕被「落下」,所以也參加了,寫也是應付了事並不走心,反正是寫了。自己也知道寫的不好,拜託同修上傳時還說「重在參與」。由於寫的「太水」同修不予上傳,就說同修阻礙其修煉提高,「你不幫我發給明慧網,我找別人發,總有人幫我發的。」那我們為何不想一想,為甚麼同修不幫自己發送,基點不對能寫出好文章嗎?這種「參與」不但浪費上傳文章的同修的時間和精力,也給明慧網的同修增加了負擔,這種「參與」還不如不參與。不要學中共邪黨的認認真真走形式,這就是黨文化的糊弄事。我們一定要明確自己寫文章的初心是甚麼?做不到錦上添花,也要守好自己的本分。當然這不是不參加投稿的藉口,但我們真的要用心去做好,本著對他人負責,對自己負責的心。

5. 如果單人投稿有困難,建議可以在學法小組裏討論共同擬稿。大家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拿出來共享,找有文筆的同修執筆出稿,其實我們不要把個人得失看的太重,就像神韻舞蹈裏的《筷子舞》一樣,大家的智慧合在一起,救人力度也大。如果個人投稿,也可把初稿給周圍的同修或家人先過過目,讓他們提提意見,把稿件再豐滿一下,因為這次投稿是面向大眾的,世人的反饋也很重要。

以上是我現下的一點淺見,不足之處請予指正。


【編註﹕本文代表作者當前修煉狀態中的個人認識,謹與同修切磋,「比學比修」。】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