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糾纏:意識改變物質?(1)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三年十月十二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物理和天文學冠名教授Richard Conn Henry於2005年在《自然》雜誌發表文章「精神的宇宙」(The Mental Universe),對於量子物理的最新實驗表明,量子運行狀態的改變(塌縮),「排除了任何物理的影響力,而彰顯了精神的效用。」[1]對於這一實驗成果,物理學家James Jeans爵士寫道:「知識之流目前正朝著非機械現實的方向走;宇宙的存在目前看起來更像是巨大的思想而非巨大的機械。對物質領域來說,心靈不再是偶然出現的入侵者。我們反而應該將其視為物質領域的創造者以及領導者。」

宇宙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直到十九世紀,各種學說爭論不休,而「唯物主義」思潮在這時登堂入室,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不可改變物質,即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在論及物質的存在形式時,唯物主義稱:世界統一於物質,而這種物質性就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性。

唯物主義最常引用的一個論證是:「月亮出來,你才能看見,而不是你想看月亮,月亮就出現在天上。」顯然,這樣的說法看起來頗有說服力。在過去的較長時間,物質決定意識這個觀念,根深蒂固地影響著整個世界。

然而,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光電效應打開一個新的領域,量子物理從此誕生了。科學家們發現微觀粒子具有不可思議的特性──「波粒二象性」,微觀粒子既是波,同時又是粒子,這是一個不容易理解的概念。

以至於堪稱二十世紀頂尖物理學家之一的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曾說,「如果誰不為量子論而感到困惑,那他就是沒有理解量子論。」[2]

一個著名的量子物理實驗是「雙縫干涉實驗」(the quantum double slit experiment),在人不觀察的時候,光子(電子)是沿著曲線傳播的(呈波狀),而一旦有人觀察,光子(電子)是沿直線傳播的(呈粒子狀)。

為何觀察行為可以改變粒子?是否觀察者的意識,改變了粒子?

二十世紀初,量子理論奠基者德國科學家麥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曾對意識提出這樣的觀點:「我認為,意識是一個根本問題,所謂物質只是意識的衍生物。我們人無法探究意識的根源。我們所言的萬物及所認為的一切存在都是以意識為基礎的。」

1927年9月,玻爾首次提出「互補原理」,玻爾說:「孤立的物質粒子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只有通過它們與其它系統的相互作用,才能給它們的性質下定義,進行觀測。」[3]

玻爾試圖表明粒子並不是孤立的物質顆粒,與宇宙的整體有著不可分割的相互聯繫。玻爾注意到了這種互補性概念與中國思想之間的相似性,中國的聖賢們用陰、陽兩極來表達對立面的這種互補性,並且把它們之間的動態的相互作用看成一切自然現象和一切人類境遇的本質。

對於實證科學而言,意識是虛無而不可測量的,因此玻爾的意識改變粒子學說,一直是物理學研究的熱點與前沿。有眾多的物理學家參與到對於量子力學的觀測中,如在雙縫干涉的「延遲選擇實驗」中進一步證實,觀察(意識)直接影響了粒子的運動形式。

如果說雙縫干涉實驗表明微觀粒子可以在觀測行為之下,被意識影響,那麼粒子與粒子之間呢?如果粒子是有意識的,那麼粒子之間是否存在意識的聯繫?

「量子糾纏」證實量子意識

1982年,法國物理學家艾倫﹒愛斯派克特(Alain Aspect)和他的小組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實驗,證實了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一種叫作「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的關係。

兩個微觀粒子,如果發生過某種糾纏關係(親緣關係),不管它們被分開多遠,都一直保持著糾纏的關係,對一個粒子擾動,另一個粒子(不管相距多遠)立即就知道了。這猶如兩顆電子擁有超光速的秘密通信(就像念動咒語)一般。

「量子糾纏」又稱為「超距作用」,愛因斯坦曾經稱其為「幽靈般(spooky)的遠距作用」,直到過世前他都沒有完全接受量子力學是一個真實而完備的理論,一直嘗試找到一種更加合理的詮釋[3]。

量子糾纏已經被世界上許多實驗室證實,許多科學家認為量子糾纏的實驗證實是近幾十年來科學最重要的發現之一,雖然人們對其確切的含義目前還不太清楚,但是對哲學界、科學界和宗教界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12年,歐洲空間局位於加那利群島的光學觀測站創造了一項新的世界紀錄,實現了跨越143公里的量子糾纏實驗。

2015年,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員們製造了數對兩兩相同的光子,並將它們分別送往不同的地方進行觀測。實驗顯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的確存在,並為其提供了具有說服力的證據。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團隊也宣布,他們設計並進行了迄今為止最嚴格的實驗,證明了量子力學的「超距作用」是真實的,並在論文預印本網站arXiv上傳了他們的論文。

意識本身是超越四維時空的存在,量子力學只能描述微觀粒子物質的一面,卻無法說清意識的一面,而「超距作用」的發現,就可能成為微觀粒子具有意識的最好證據。

那麼,「超距作用」在東方文化中,又是怎樣的體現呢?在道家文化中有「人體是一個小宇宙」之說,外面的宇宙有多大,身體裏邊的宇宙有多大,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微觀粒子是有意識的嗎?意識可以穿越時空?這在實證科學中基本上屬於天方夜譚,然而量子糾纏卻提供了粒子具有意識的現實性。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素來講「萬物皆有靈」,即宇宙中的萬事萬物,同時存在著物質的一面和精神(意識)的一面,物質與意識是統一的。

植物在20分鐘內發芽的奇蹟

現存於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的一份《美國中藥醫藥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曾經刊登過一份研究報告描述:

「Chulin Sun是一位擁有特殊能力的女士,為中國人體科學學會的成員之一。她是一位外氣(Waiqi)氣功師。而外氣指的是一種氣功,它教導氣功師如何在心智的操控之下,帶來傳統中國醫學當中所謂的氣的能量。」

「Chulin Sun能夠透過心智力量的運用投射氣的能量,促使植物的種子在20分鐘內生根發芽,並長有幾公分長。這已在超過180個不同地點的多所大學,以及中國的科學及研究機構內做過示範,另外也曾在其它國家(例如: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等地)做過示範。」

在經過成因分析之後,科學家確認此一案例。此研究的摘要這樣陳述道:

「初步想來,是氣能量改變了與發芽相關結構的基因位點,進而在時間之內加速其表現和提早發芽。」

Chulin Sun認為,人在進入某種功能態後確實可以與植物溝通,相互交流資訊,植物是「有意識有感情的」,人意識場和某種資訊源可以極大地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改變植物生長發育的方向、速率和途徑。

人的意識對於物質世界存在的影響力超乎人類的認知,而探索宇宙的奧秘在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種內在的、渴求的嚮往。

在物理學家對於量子糾纏的持續探索,不斷有新的成果展現。洞見宇宙奇觀,越來越引發人們的思索。

(待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