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展現的女子四德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原稱為《詩》或《詩三百》,後被列為儒家經典之一,稱為《詩經》。它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葉的詩歌三百多篇,反映的是三千年至二千五百年前人們的生活。它包括天文地理、政治經濟、祭祀典禮、祈禱祝願、交友擇偶、婚姻嫁娶、順時養生等等。

《詩經﹒桃夭》為讚詠女子出嫁之詩,全詩三章,四十八個字包含了女子四德(婦言、婦德、婦容、婦工)等很多東西。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1]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詩人以桃花來比喻少女姿容豔麗,娶這樣的女子回家多麼適合他的家庭啊!

古人選擇春天嫁娶,是根據五行木、火、土、金、水,其中木對應春季,人體的肝氣開始升發,在德為仁。春季萬物開始萌芽生長,農民春耕播種,人類繁衍後代也與天地萬物同時令。

「桃之夭夭,有蕡(音汾)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茂盛的桃樹,豐碩的果實。娶道德高尚的女子回家,多麼適合他的家庭啊!詩人以桃果讚美女子的婦德。

夏季分為夏與長(音常)夏,五行屬火與土,天地陽氣旺盛,植物開花結果,萬物繁茂秀美,長勢旺盛。夏天人體心氣旺盛,無私,在德為禮;長(音常)夏人體胃氣旺盛,在德為信。

《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曰:「清閒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

這位女子遵禮而行,講信義,有仁愛之心,孝敬老人,相夫教子,將來兒孫就像桃果一樣豐碩。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桃樹多麼芳盛美好,濃蔭的樹葉。這樣的女子出嫁,多麼適合他的家庭啊!

詩人用「其葉蓁蓁」來形容女子的德大到了可以庇護到她的家人乃至整個國家。

周朝八百年,太王的妻子太姜、季歷的妻子太妊、文王的妻子太姒,這婆媳三代均德化天下,為天下女子所效法。

太姜是周朝先祖太王的夫人、季歷的母親,有邰(音台)氏之女。太姜端莊美麗,性情貞靜柔順,廣於德教。太王謀事遷徙,必與之商量。太姜生了太伯、仲雍和王季三個兒子,太王打算傳位給王季的兒子姬昌,即周文王。太伯和仲雍兄弟倆人一起逃到荊蠻之地,斷發紋身,終身不返,把君位讓給了季歷,季歷傳給姬昌,即周文王。

太妊是太姜的兒媳,季歷的妻子,摯任氏的二女兒,周文王的母親。太妊生性端正嚴謹、莊重誠敬,遵循道德行事。太妊妊娠時進行胎教,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文王出生後聰慧聖明,教一識百,後來建立了周王朝。

《黃帝內經》講人體肝、心、脾、肺、腎與五行木、火、土、金、水相對應,五行對應的五德分別是仁、義、禮、智、信。婦女在妊娠期間常常感知五德,那麼寶寶將會成為大善大智之人。

正常情況下,婦人懷孕,臥不側身、不坐席邊,立不擋路,不吃怪異食物;食物切不正不吃,筵席擺不正不入座,眼不看邪色,耳不聽淫聲。夜間便讓瞽者誦讀詩句、說正事。具備這樣的婦德,品貌端莊、才德過人的孩子才會降生於這位婦人。

太姒是文王的妻子。《詩經﹒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講文王在古渭水之濱偶遇太姒,生愛慕之心,造舟為梁,親迎太姒。太姒是大禹的後代有莘氏,太姒敦厚溫柔,仰慕祖母太姜和婆婆太妊的婦德,以德教化天下,被人們尊稱為「文母」。文王治外,文母治內。太姒生的十男在太姒的教誨下,自少及長,未嘗見邪僻之事。

據說,「太太」一詞便源自周朝的太姜、太妊、太姒這「三太」。後世尊自己妻子為太太,原本的含義是希望自家妻子能有「三太」的賢德。

德、義、禮、仁、信是為人處世的五種傳統美德。本文記述的「三太」賢德是否為五德的鋪墊或先導,讀者朋友不妨自行品味看看。明慧網上有「五德」的典範故事,班昭、貂蟬、孟光、長孫皇后、王寶釧樹立的五德雋永完整,回味無窮。

註解:
[1]室家,《集傳》記載:「室謂夫婦所居,家謂一門之內。」正義:《左傳﹒桓十八年》曰:「『女有家,男有室。』室家,謂夫婦也。」此指女子所嫁的人家,與下列「家室」、「家人」,義近而略有不同。

參考資料:

《詩經﹒周南﹒桃夭》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列女傳﹒周室三母》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