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明白了消業吃苦是好事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四年十月十六日】師父在《為甚麼人類是迷的社會》新經文中指出:「創世主造三界是為了叫眾生苦中消罪業,提升自己的道德才是根本目地,無罪業才能被救回天國。造了業就得還業,這是天體宇宙的法理所決定的。」

我在自己所在層次中悟到:我們每個大法弟子來到三界最低層最苦的世間,在這種迷的社會環境中修煉,通過消罪業,在吃苦中還債、提高境界,達到大法要求的標準才能隨師回天。

談到吃苦,自己由於從小體弱患病,一直生活在被他人照顧的溫暖之中,幾十年來養成了嬌氣的習慣。回顧在大法修煉中走過的歷程,自己也沒有把消業吃苦當成好事。修煉大法二十七載,雖然與藥物絕緣,沒有吃過一粒藥,但在難熬的消業痛苦中我對吃苦是一直排斥的。所以,我的每次病業關過的都非常難,如同起死回生一樣的難過。

過去,我消病業總是在農閒時消,不耽誤幹農活。自從去年偏偏在秋收忙季時消業,整個秋天不能下田幹活,甚至給家人做飯都做不了。我痛苦萬分,身體難受,心更難過,悔恨自己不爭氣,沒有修好,才沒有健康,飽受病業之苦。遠遠不如人家健健康康的常人,給大法抹了黑。自卑、悲觀、沮喪,寒風般不斷的向我襲來,迷茫中簡直活不起了。在一位同修的提議下,我開始背《轉法輪》,通過背法,半個月身體恢復了正常。

今年農忙時,我一邊在田裏幹活,一邊聽師父《廣州講法》錄音,聽了師父講修煉、吃苦這些法,我的心弦被震顫了。回來,我也一直堅持聽師父講法錄音,和讀《轉法輪》,也聽《憶師恩》專題廣播。

特別是聽完《憶師恩》,有一股神奇的力量駕馭我學法,即使十幾分鐘的時間,也不浪費,我把閒暇的時間都用來學法。那神奇的力量是甚麼?是師父當年在中國大陸幾十個傳法班中留下的無量慈悲!一百三十期的《憶師恩》專題,我聽後,感覺非常好。雖然我沒有參加過師父的親授班,但參加班的眾同修把當年師父傳大法的福音傳給了我,我如同身臨其境,也參加了師父的親授班那樣快樂,師父的形像、境界、偉大的風範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我,使我從理性上認識了法輪大法的博大。

大法的精深內涵激勵我改變觀念,讓我從人中走出來。我終於明白了甚麼是大法修煉。身體怎麼不舒服,我都把它當作是好事,一個是在磨礪我的修煉意志,一個是在考驗我,更重要的也是驗證我信師信法的成度。

我家裏二十畝田,老伴看我身體狀況不佳,一個人下田幹活,他任勞任怨。老伴也是年近七旬的人啦,勤勞肯幹,下田回來,是一身汗水、一身疲憊,我見他累成這樣,心裏有說不出的難過,悄悄的落淚了。我是大法修煉人,不能把身體不適的難受狀態當作是病,我應該和老伴一起同甘共苦,下田幹活,能幹多少幹多少。

慈悲催我有了正念,我幾次去田裏幹活,收工回家後,也能做飯,就是夜晚氣喘、咳嗽,不能安眠,難加大了。按常人的理說是幹活累著了,我按法理悟,其實不是,而是師父看我按法做了,讓我儘快的償還歷史長河中所欠下的業債,也是師父在幫我消業洗罪。

雖然幾夜沒能入寢,被咳喘痛苦的折磨,但是,我的心裏是輕鬆的、快樂的。因為這是在吃苦消罪。我多次和債主善解,師父善解的法我給債主背了不知多少遍,每次一連背完幾遍後,我就連續打嗝,難受就減少了許多,便能在承受得了的情況下,煉功、學法,發正念了。我在一次極度的痛苦中,師父在《廣州講法》中的話瞬間打入了我的耳畔。緊緊扣動了我的心弦:「欠債要還」(《轉法輪》)。常人還講: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何況我們修煉人哪?我們是超常的人,我們更應該還人家呀。

密勒日巴佛在修行中,吃了那麼多苦。他的師父為甚麼讓他往山上背石頭,用背上來的石頭蓋房子,蓋了拆、拆了蓋,反覆的拆,反覆的蓋。他的背因為背石頭磨的流膿流血,他的師父還是讓他繼續背石頭。他的師父為甚麼對他如此的嚴厲?表面上看似乎是在害他,實質就是在度他成神,讓他在苦中還清罪業,走的是一條回歸之路。吃苦就是還債,只有吃苦,才能消罪。他師父的目地就是讓他修得道圓滿。最後,密勒日巴果然修成了佛。

我們在大法中修煉,生生世世留下來的業力得消掉,消業中,在師父為我們消去許多業力的基礎上,給我們修煉提高留下的這部份業讓我們自己消,我們一點不承受是不符合宇宙的理的。所以我們在承受痛苦的時候,排斥它是錯誤的。

我就是犯了這個錯誤,二十七年的修煉中,每個病業關都是在排斥痛苦中,請師父幫助走過來的。慈悲的師父始終沒有放棄我,一直網開一面幫助我度過了許多難關。我給師父無形中增加了多少麻煩?難以知曉,師父度我這樣的弟子真是不容易啊!我愧對師父,我欠師父的太多了。我也深深認識到了要想隨師圓滿,必須還清罪業。在消業的過程中,無論多麼難過,多麼痛苦,那都是自己該吃的苦,必須得吃,該消去的罪,必須得消。所以說,消業吃苦是好事。

師父為我指點了迷津,我終於明確了大法修煉的目標。我彷彿從一個冗長的夢裏醒來。我能夠坦然面對痛苦了,知道了消業吃苦是好事。弟子發自肺腑的感謝師父對我的慈悲苦度!

寫出此文,一點粗淺的認識,對處於病業中的同修也許能有所幫助。有不當之處,請同修慈悲幫助指正。

(責任編輯:李明)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