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想想那個時候的我對法就是深信不疑,不打任何折扣,就是按師父說的做。再一個就是不怕吃苦。
那麼在走向圓滿的最後修煉階段應有怎樣的一個修煉狀態呢?有一天,碰到一個同修我們交流,她告訴我:她每天背一講《轉法輪》,再看一些各地講法,每天上明慧網看一些交流文章,每天不誤四個整點發正念,下午或上午出去講真相、發資料,她們幾個同修都在背法。聽後,我知道這是師父點化我應向一個甚麼樣的標準看齊。大法弟子要做好三件事,首先就要學好法。我每天也在背法,一般在六頁左右。現在手機的干擾真的很大,一不注意就被拽進去,浪費大量時間,還被灌進很多邪惡物質。我現在就加強背法,一有時間就背法。上一遍法是二十六天背完的。但感覺有點圖速度,這一遍我就開始更注重質量。
發正念是我做的最差的一項。半夜十二點的正念基本沒發。不但自己的空間場不正,還使同修遭到迫害。一個同修在我們單元發真相資料,被人給舉報。雖說在看守所同修以病業假相回來了。但我還是沒重視發正念。前些天,我地一個同修被以病業形式迫害離世。從聽說住院到離世就一星期,雖說很快,可是我根本沒重視,一次為同修針對性的正念都沒發。我認真查找自己,自己是不重視發正念,學法犯睏,晨煉起不來,半夜十二點的鬧鈴形同虛設。其它時間發正念時也是機械的完成任務似的。我得改變這種狀態,我得重視發正念。我拿出同修很早就給我的明慧編輯的重視發正念的專輯錄音,一聽猶如醍醐灌頂,一下明白了師父為甚麼叫我們發正念,理性的明白了發正念的重要。一定要清除一切舊勢力的邪惡干擾,我們才能完成多救眾生,助師正法的史前大願。
明白後我和同修們給很多同修推薦了重視發正念的錄音專輯。並強調除四個整點外,繼續每週日下午二到四點本地的整體發正念時間。那一次我們四個同修一起發正念,我一發竟然兩個小時坐下來了。這是我七﹒二零迫害發生後第一次一下盤坐兩個小時。隨後我的修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找回了自信,找回了盤腿一小時後,腿痛一陣,不一會緩過來,不一會又開始痛的消業狀態。此前盤腿不長時間不用往下搬,自己就滑下來。我又按同修的建議開始增加發正念次數和時間。晚上七點、八點、九點、十點,到點就發,白天在整點儘量多發。每天晚十點時很困我就坐著,走著發。我覺的發完十點正念,晚上十二點我能聽到鬧鈴聲,我可以坐起來,我可以走著發,可以和同修一樣發好夜裏十二點的正念了。現在半夜十二點還在堅持突破中,晨煉已可以保證了。重視發正念後有一方面也有改觀。現在上明慧網很多都不是很順暢。我現在好像不是很困難,我覺的跟我重視發正念有關。
我覺的想做到真正聽師父的話,做好三件事,還得運用好向內找。
日常生活中我和妻子同修經常會發生意見分歧。妻子很強勢,黨文化因素重。每天雖然我們堅持學法,可她不怎麼煉功。因她工作非常的忙,經常加班,家裏做飯、收拾家務的活基本都是我幹。每天下班回家一進門,她總是挑三揀四的,不是這不好就是那不對。很多時候我都想:你也學法,這也看不上,那也瞧不起,這妒嫉心這麼強你可怎麼辦呢?
一天,家裏冰箱冷凍層凍了很厚的冰,妻子告訴我有時間斷電,化化冰。晚上做完飯,我就把電斷了,化冰。孩子小喜歡玩水,就來幫忙,用抹布把化了的水吸出來。我拿來兩個盆,一個小的洗菜的放在冰箱裏面,一個大的洗腳盆放在外面,小盆水多了就倒在大盆裏。這時我得找同修有點事,就出去了一會兒,等我回來時,看到孩子沒在冰箱那。我就說:冰箱化好啦!這時,妻子歇斯底里的對我說:你也不知道乾淨,埋汰,擦桌布用洗腳盆洗,你上廁所裏吃飯得了。我一看是兒子把擦桌布放大盆裏了。我看著妻子,有點不服氣,說:這點事,你也用不著生那麼大氣啊,我不是有事出去一趟嗎?再說你不也在家嗎?妻子繼續大聲像打仗一樣的說:你別以為這活是我的,這都是你的!我沒有爭吵,念頭想過:我哪不對,我錯在哪?我突然明白:妻子的長時間有不好的表現是在幫我提高。而我所應面臨的問題本應承受的苦難我卻以別人應達到我理解的真、善、忍的標準加以推脫,掩蓋。第一念想的是別人的問題,別人應如何如何,而不是自己哪錯了、我哪不對了。那一切的表現正是在讓我看到:我有看不上人的心,不讓人說的心,爭鬥心,面對責難不能坦然面對,還不能達到無怨無恨的程度。我明白這些之後,妻子同修也變的善解人意了,一有時間也不睡懶覺了,自己有時間就學法。
想想現在我應如何做好?想想我們地區的現狀,不由得潸然淚下!想想那些輝煌,同修們不畏艱辛與苦難幾乎走過我們地區方圓一個半小時車程的山山水水,真相資料一份份送到了千家萬戶。看到過那麼多一張張得到救度的喜悅笑臉。可那麼多同修被以病業形式迫害離開人世,多少同修身陷囹圄,有的現在還在黑窩中。而我們現在大多數的同修在魔難的消磨中放鬆了精進的意志。師父的事還沒有做完,還有那麼多的眾生沒有被救度,我們是正法時期大法弟子,我們不能消沉,必須做好師父要求的三件事,助師正法救度眾生!找回修煉如初,找回修煉人最好的狀態,不負使命!
個人體會,與同修分享,不對之處,請同修指正。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