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天的時間裏,台灣輔導員們就學好法、發正念、講清真相、配合協調與實修等主題進行交流,並於二十九日清晨四點五十分集體晨煉。最後,在二十九日下午舉行大組學法交流,有十位學員上台分享修煉體會。
![]() 圖1:二零二五年六月二十九日清晨,台灣部份輔導員在台北劍潭青年活動中心前草坪集體煉功。 |
![]() |
![]() 圖2~3:六月二十九日下午舉行大組學法交流。 |
修煉顯神奇 遇奪命車禍毫髮無傷
來自高雄的欣美表示,近期遇到一次大車禍倖免於難,見證了修煉法輪大法有師父護佑的奇蹟。
那天,她開著小轎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忽然「碰!」的一聲,她的小車遭到一輛大型貨櫃車車尾從左方撞上,當時她只感到自己的車子一直旋轉,然後又「碰、碰、碰」地跟貨櫃車相撞了四、五次。車子停下後她發現,自己的車已從外車道被甩向內車道且車頭逆向停在車道中線,後方車流紛紛閃過她的車前進。極度震驚之中,她本能的閉上眼睛、甚麼都不敢看!
欣美回想,「在發生碰撞的當下,我感覺到自己被一股正的能量包圍起來。」結果,她感到方向盤居然自己開始轉動,等她再次反應過來時,小車已安全的停在路肩上!
她下車後,發現自己毫髮未傷,但自己的車子幾乎全毀,然而駕駛座沒有凹陷,汽油全部漏出來但沒有燃燒起火,在高速公路上旋轉也沒有和其他汽車相撞,「碰撞的過程中每一個瞬間我都可能死亡!這完全是神的眷顧。感謝師父!」
最後,貨櫃車司機也和她一起說:「謝謝大法師父。」
加強正念事竟成
正雄是一位退休上校,曾任軍事檢察長。他分享了與同修在項目中配合的心得。當時項目需要讓境外人士到台灣,時間很緊,只有一個月的時間要向政府部門申請核准,還需要補件、更改主辦單位等。正雄表示,他個性內向,只想做後勤工作,跟外界聯絡對他來說很困難;但是項目需要,他還是拿起了像有「千斤重」電話,聯絡政府部門。
沒想到,克服了「社交恐懼」,更大的挑戰來自協調同修。一次正雄向協調同修彙報遇到的困難,同修當時就嚴厲指責他正念不足修不成。正雄很難過,但他向內找,悟到要把矛盾看成是給修煉人提高的機會。要多看同修的優點。他看到協調同修脾氣剛烈,但是正念很強,所以提醒自己要學習他正念強的一面。就這樣,負面的思想情緒立刻煙消雲散。
正雄長年擔任高階公務員,因此對政府機關形成了一些固定觀念,他說:「我對公家機關有不易變通和刻板的印象,覺得我們的申請不太可能來得及通過」。在協調同修的「棒喝」下,正雄放下這些觀念,心想就是保持正念去做。結果就在最後一天,事情峰迴路轉,政府機關的主管居然留下來加班協助辦理手續,他說:「最後奇蹟出現了,事情成功了。」
參加青年學子營的成長體悟
「除非哪天叫我不要做了,否則我會繼續堅持做下去。」法恩參加青年營心態的轉變,是一個從做事走向修心、從迷茫走向堅定的修煉成長過程。
來自台北的大學生法恩,今年擔任青年學子營的總召集人,這是他第四次參與營隊工作。回顧自己第一次參加青年學子營,是在高中一年級的寒假。當時尚未完整通讀大法經書,也並未理解「實修」的真義。安逸心使他對營隊安排的高強度學法、晨煉很不適應,一度萌生「這是最後一次參加」的念頭。
來年,在同修再三誠摯邀請之下,法恩答應以工作人員身份再度參與,從此他體悟到師父的良苦用心與青年營的重要性,深感若無青年營拉他一把,自己或許早已偏離修煉軌道。
身為召集人,法恩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人力吃緊、營隊報名人數不如預期踴躍等,特別是與同修間發生矛盾時,同修的直言「你要向內找」更讓他情緒受挫。但他在持續學法中不斷歸正自己,漸漸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執著,轉念為他人設想,營隊報名也因此出現驚喜的轉變,今年竟有大量國高中、大學生加入。
法恩感悟:正是這些歷程讓他理解到組織學法、維護修煉環境的重要性。他認識到自己學法不足,下決心學完了一整套大法書,過程中也心生智慧,讓他想到更多適合營隊的活動設計。
參加學法交流 工程技師受益良多
![]() 圖4:工程技師家瑋參加輔導員學法交流,體會實修的重要。 |
參加了兩天的輔導員學法交流後,工程技師家瑋感到收穫滿滿。
家瑋表示,「參加這兩天的活動,我感到實修的重要,會敦促自己,回去之後要分分秒秒的想到自己是修煉人,碰到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要踏踏實實的通過實修走過來。」
在擔任輔導員工作時,家瑋體悟,有時發生一些事情跟同修交流時,並不是同修單方面的問題,「常常也有我自己要提高的點悟;有時是缺乏慈悲心、同理心,能不能站在修煉的角度去幫助同修;有時候甚至於不是去幫同修,而是同修在幫我提高的。」
聽同修交流 對照出自己的不足
![]() 圖5:參加輔導員學法交流,玉英感到同修的心得對照出自己的不足。 |
台北的玉英聽了同修的交流後對照自己,有許多心得體會。她提到,有同修對其他人很好,但面對家人就常常守不住心性而發脾氣,「同修就像一面鏡子,我想到自己跟家人的互動,感到家人真的都是給我提高的。一定要相信師父是有序安排,遇到問題不要繞開走。」
她分享,自己的哥哥有其他信仰,她與哥哥有時候會有不同的認識,玉英體會應該用更大的胸懷來包容跟體諒對方,以真、善、忍信念對待身邊所有人,實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