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大法修 做生意也能內心坦蕩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二五年八月二日】我家開了一個生活用品超市,來來往往的人,面對人間百態,也把我各種人心表現出來。隨著不斷的學法,師父真、善、忍的法理不斷的熔煉著我,逐漸的使我去掉為私、為名、為利的心理,到現在,我能逐漸的做到內心坦蕩、為顧客著想無私。我感受到同化大法的美好。

一、一毛錢,也要物歸原主

以前會認為撿到錢,是自己運氣好,用撿到的錢去買東西,吃起來覺的格外的香甜。通過學法,師父告訴我們失與得的關係,告訴我們做事要為別人著想,我只想到自己運氣好,沒想到丟錢人是甚麼心情,是不是很難過。而且平白無故撿到東西也要用自己的德去償還。我不斷的找出為私的心,修自己。有時就會發現地上有顧客掉落的錢,有幾十的,也有百元的,我們都及時查找監控視頻,是認識的顧客的,就等這下回再來時還給她,不認識的就等失主自己來找,不來找的,就用在做真相資料上,讓更多的人看到大法的美好。

一次,顧客付款時,有一個銀幣從她兜裏掉出來,滾落到我家的櫃台底下。我趕忙過去查看,櫃台與地面也就三、四釐米高,蹲下時,也看不到櫃台底下硬幣的位置,我就一條腿跪在地上,臉都快貼到地面了,用小棍扒拉著找。顧客看到我這樣,就說:「不用找了,不用找了,就一毛錢,費那勁幹啥!」我沒有聽她的,繼續翻找,當我把那一毛錢找到,遞到顧客手中時,顧客一個勁高興的說:「謝謝。」我覺的,她高興的不只是錢找到了,而是我能為她著想的善舉感動了她。

又過了幾天,那位顧客和她的朋友來買東西,一進門就說:「這個老闆娘可好了,我掉落了一毛錢,她趴在地上幫我找。」我都忘了這件事,也忘了顧客的樣子了。這件事情,如果放到以前,我可能不會這樣做:「不就一毛錢嗎?!掉到大街上都不會有人撿,是你自己不小心掉進去的,我也不想要你的錢,從內心我也看不上這一毛錢,你們站著,我趴在地上,臉都要貼到地面了,髒不說,多沒面子。」可現在,就在那一刻,我沒有遲疑,沒有指責,沒有面子心,沒有嫌髒的心,沒有嫌金額小,看不上的心,就是一心想把錢找到,因為那是別人的,我不能要,哪怕是一毛錢也要物歸原主。我找到的不是一塊硬幣而是一份責任,一份為顧客著想的心,不希望他們有一點不必要的損失,因為師父講:「修煉哪,甚麼叫無漏啊?沒有小事。」(《各地講法十三》〈二零一五年美國西部法會講法〉)我傳遞過去的是善,是包容,是真、善、忍。

二、真正為顧客著想 內心坦坦蕩蕩

在進貨上,我和丈夫同修有不同的觀點。他要進質量好一點的,能用的住的產品。我總想進價格便宜的。特別是有的顧客沒有買到價格低的貨品走時,就加強了我這種想法:你看,顧客都嫌貴走了,我們做小生意的就應該甚麼價格的都進點,滿足各種需求。每當我和丈夫討論此事時,他都會說:「有的顧客不懂,特別是塑料製品,太廉價的有的是再生料做的,不耐用,而且還有異味,對人都不好,這樣的生意我不做,其它的商品也是一樣,在我們能認識的範圍內發現有問題的我不做。」可我的想法是:「有的人就是想買便宜的,他們也不注重這些,就是要便宜,沒有,人家就不買了,就走了,這不是耽誤掙錢嗎?」幾年下來,他的想法得到了許多顧客的認可,好多人說:「願意上你家來買東西,質量好。」可我進的貨卻少有回頭客說好的。

師父讓我們遇到任何事找自己的原因。我就問自己:自己這種想法到底對不對呢?進價便宜,賣的也便宜,我想以此來吸引顧客,看我家的商品多便宜,可是質量差,我明知道還這樣做,心想,東西都擺在那,這是顧客自己選擇的,用的好壞,對人體有沒有傷害,和我沒關係,反正顧客覺的便宜,當時是高興的買走了,錢我也掙了,還說我的價格低,以後的事,我也管不了。要不賣這些東西,別的商鋪也在賣,那他們不就去別人家買了,這錢我也掙不到了,這不是給別的商家送生意嗎?再說了,大家都這樣賣。

於是,我就把自己的想法捋順出來,和師父講的法對照。師父講:「真、善、忍這種特性是衡量宇宙中好與壞的標準。甚麼是好甚麼是壞?就是用他來衡量的。」(《轉法輪》)那我是怎麼做的呢?我不真、不善、不忍,明知道商品質量不好,卻以價格低吸引顧客,這時不真;明知道有的商品有異味,對健康不好,還說這是顧客自己的選擇,這是不善;明知這樣的錢不該掙,可看到別的商家也在賣,這是爭鬥心,是不忍。師父讓我們修成無私為他的生命,而我的出發點是為私的,是從我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的,想的都是自己的得失,不管他人如何。

我恍然大悟,知道我錯在哪裏了。我要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問題,讓他們真正買到物有所值的商品,買回去的商品能用的住,能好用,而且價格適中。不能別人能賣啥,我們也可以賣啥,我們是修煉人,做甚麼事要用法衡量,而不是常人默認可行的理。

當我把做事基點擺正,首先站在顧客角度思考問題,把自己的利益放到後邊時,那一刻我發現我的心像大海一樣開闊,能包容世間萬物,顧客退貨的、換貨的很多事不計較了,內心平淡中帶著喜悅。在師尊法理的引領下,不斷的歸正自己,熔煉自己,內心變的坦坦蕩蕩。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