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氏暴政亂國家 狂風暴雨襲中華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2002年6月27日】
  • 北京、江蘇、安徽等地今日出現大到暴雨

  • 北京市面臨今年以來最大暴雨考驗

  • 湖北遭受最大暴雨襲擊

  • 湖南近期遭暴雨襲擊災情嚴重 1天損失將近2億

  • 北京、江蘇、安徽等地今日出現大到暴雨

    2002年06月25日

    新華網北京6月25日電:記者今天從中央氣象台獲悉,24日8時至25日8時,浙江西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湖南西北部、貴州東北部、雲南中部以及北京、河北北部、內蒙古東南部的部份地區出現大到暴雨,降雨量一般有30~70毫米。其中,北京門頭溝降雨量達到158毫米。

    降雨量超過80毫米的地點還有:浙江衢州(100毫米)、浦江(83毫米)、湖南古丈(88毫米)、雲南易門(115毫米)、河北易縣(85毫米)。

    中央氣象台預報室副主任周慶亮介紹了今天上午氣象專家的會商結果。專家們預計,未來三天內,主要降雨帶仍將位於長江中下游一帶,降雨量一般有40~90毫米。其中,浙江大部、上海市、江蘇南部、安徽中南部、江西北部、湖南北部、湖北東部和南部、重慶、四川東部等地的部份地區有90~150毫米,局部地區可超過180毫米。

    另外,山西中北部、河北中部、廣西南部和西部、雲南南部也將有40~80毫米的降雨。

    據悉,24小時內降雨量大於50毫米為暴雨,超過100毫米為大暴雨,超過150毫米就成特大暴雨。


    北京市面臨今年以來最大暴雨考驗

    (中央社台北二十五日) 北京市連續多月高溫無雨,造成居民生活多所不便。據悉,北京近郊門頭溝地區的降水量已達到一百五十八毫米,北京城區的降水量平均值接近五十毫米。

    大陸媒體報導,北京市僅六月份降水量即達到一百毫米,降水量已達到以往同期的正常水平。為及時做到順利排水,北京市政部門出動近三百人及時清理雨水口,防止阻塞。

    根據北京市防汛辦聲稱,由於搶險隊伍及物資準備力度較往年加大,因此到目前為止,北京未發生任何險情,只在部份地區造成短時間積水。

    不過,由於北京部份老城區,特別是小胡同內排水設施較為落後,設計排水管徑較小,使得此次大暴雨在這些地區造成短時間滯水。


    湖北遭受最大暴雨襲擊

    據楚天金報報導:19日入梅至24日,湖北及周邊省份出現了一次強降雨過程,致使長江、漢江水位上漲,府環河出現洪水過程,有的水庫超過汛限水位,部份地方出現洪澇災害。

    此次降雨範圍廣,暴雨強度為今年以來最大。除天門、仙桃兩市外,其他15個市州、林區有53個縣市遭受暴雨或大暴雨襲擊,其中最大雨量為隨州北部殷家店的36l毫米。據初步統計,暴雨僅給襄樊、隨州兩市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0萬元。

    受川、渝、黔、湘的來水匯流影響,湖北省長江河段水位繼續上漲。昨日8時,漢口站水位24.71米,僅低於設防水位0.29米;九江站水位18.36米,超設防水位0.36米。近來,漢江上游陝南地區雖普降大到暴雨,但由於丹江口水庫前期水位較低,水庫水位上漲緩慢。受漢江中下游普降大到暴雨的影響,沿江各站水位雖普遍上漲,但均不會突破設防。流經隨州、安陸、雲夢、孝感、孝昌、大悟、武漢等市縣的府環河,由於受降雨的影響,出現短時洪水過程,孝感的臥龍潭站水位昨日超過警戒水位。截至昨日,宜昌、荊門、十堰、恩施等市州有10座中型水庫超過汛限水位0.03至1米。


    湖南近期遭暴雨襲擊災情嚴重 1天損失將近2億

    2002年6月25日紅網訊

    6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農村處對外公布了6月13日以來,湖南省遭受暴雨、山洪襲擊的受災情況。

    湖南省遭受嚴重災情的有:郴州、衡陽、株洲、永州、張家界、自治州、懷化、長沙等市(州)。據各地上報的數據,自6月13日至23日,全省62個縣(市、區)977萬人受災,成災587萬人。傷病人口7700人,24.7萬人一度被洪水圍困,緊急轉移安置人口29.4萬人,無家可歸9.7萬人;4個縣城進水,被困村莊658個;農作物受災面積45.2萬公頃,成災面積29.9萬公頃,絕對面積8.6萬公頃,毀壞耕地1.4萬公頃;倒塌房屋2.7萬間,其中倒塌民房2.3萬間,損壞房屋6.2萬間;死亡牲畜1.6萬頭;部份學校、商店、廠礦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受損,被迫一度停工、停課;水利、電力、公路、橋樑等基礎設施被毀,損壞中型水庫2座,小型水庫111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垮壩(永定區童家峪水庫),沖毀塘壩3856座,損壞堤防4608處539.3千米、水閘646座、機電泵站389座、水電站81座;中斷公路1050條(次),損壞輸電線路3468千米、通訊線路327.8千米。各類直接經濟損失21.4億元。


    (英文版:https://www.clearwisdom.net/emh/articles/2002/7/15/24120.html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