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殺人禁言 走向敗亡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五年十一月三日】西周時期的周厲王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暴虐凶殘、拒不納諫,甚至不惜殺人止謗,以至於使國人都「莫敢出言」,僅能靠目光來傳達信息。百姓最終忍無可忍發動起義,周厲王被逼逃亡,西周自此走向敗亡。

《國語》和《史記-周本紀》中對此事記載道(譯文):「厲王暴虐,國都的百姓指責厲王的過錯。召公勸告厲王說:『百姓不能忍受您的政令了。』厲王大怒,找到衛國的巫師,讓他監督指責厲王的人。只要衛國的巫師將指責厲王的人報告給厲王,厲王就把指責他的人殺掉。於是國都的百姓都不敢說話,即使在道路上遇見,彼此也只是用目光來傳達信息。厲王很高興,對召公說:『我能夠消除謗言了,百姓終於都不敢說話了。』

召公說:『這只是堵住百姓的口啊!堵塞百姓的言論比堵塞河水還要嚴重。河流堵塞導致堤壩崩潰,一定會傷害很多的人,百姓言論被堵塞導致政治崩壞也一樣帶來極其嚴重的危害。因此治水的人疏導水流使它暢通;治理國家的人引導百姓讓他們暢所欲言。所以,過去天子為了更好地處理政事,讓公卿和列士進獻諷諫的詩歌,讓樂師進獻民謠歌曲,讓史官進獻可以借鑑的史書,讓少師進獻規勸天子的箴言,讓瞍者(沒有瞳仁的盲人)吟唱可以借鑑的詩,讓矇者(看不見東西的人)背誦可以借鑑的詩,讓百官進諫,讓平民把對政事的意見傳達給國君,讓親近的大臣盡規勸的責任,讓同宗的大臣彌補國君的過失、監督國君的行為,讓樂師和史官來對國君進行教誨,讓朝中元老們勸誡國君,然後國君再仔細斟酌處理政事。所以政事暢通而且與常理不相違背。

百姓有嘴巴。就像土地上有山有河,財產物品都從其中產出;就像土地有各種各樣,衣食都從其中產出;百姓用口發表言論,政事的好壞就能從其中顯現。推行百姓認為好的,防範百姓認為壞的,這就是用來使衣食豐富的方法啊!百姓的言論都是在心中考慮後才用嘴巴表達出來,考慮成熟就需要表達,怎麼可以堵塞呢?如果堵塞了百姓的嘴巴,那些和您在一起的人會有多少呢?』

厲王不聽召公的勸告,從此百姓再也不敢說話了。三年後,厲王被逼逃亡到了彘地。」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現在中共江氏集團對上訪喊冤的百姓,特別是對講真話的法輪功學員的大規模綁架虐殺,已經導致了天怒人怨的地步,其將來的下場可想而知。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