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大同和小康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五年九月十四日】從前,孔子曾參加過魯國的臘祭。祭祀結束後,他出來在宗廟門外的樓台上遊覽,不覺感慨長嘆。孔子的感歎,大概是感歎魯國的現狀。言偃在他身邊問道:「老師為甚麼嘆息?」孔子回答說:「大道實行的時代,以及夏、商、週三代英明君王當政的時代,我孔丘都沒有趕上,我對它們心嚮往之。

「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為天下人所共有。推選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來治理天下,人們之間講究信用,和睦相處。所以人們不只把自己的親人當親人,不只把自己的兒女當作兒女,這樣使老年人能夠安享天年,使青年人有貢獻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無偶、年幼無父、年老無子和殘廢的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各盡自己的職分,女子各有自己的夫家。人們不願讓財物委棄於無用之地,但不一定要收藏在自己家裏。人們擔心有力使不上,但不一定是為了自己。因此,陰謀詭計被抑制而無法實現,劫奪偷盜殺人越貨的壞事不會出現,所以連住宅外的大門也可以不關。這樣的社會就叫做大同世界。

「如今大道已經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財產。人們各把自己的親人當作親人,把自己的兒女當作兒女,財物和勞力都為私人擁有。諸侯天子們的權力變成了世襲的,並成為名正言順的禮制,修建城郭溝池作為堅固的防守。

「制定禮儀作為綱紀,用來確定君臣關係,使父子關係淳厚,使兄弟關係和睦,使夫妻關係和諧,使各種制度得以確立,劃分田地和住宅,尊重有勇有智的人;為自己建功立業。所以陰謀詭計因此興起,戰爭也由此產生了。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為三代中的傑出人物。這六位君子,沒有哪個不謹慎奉行禮制。他們彰昌禮制的內涵,用它們來考察人們的信用,揭露過錯,樹立講求禮讓的典範,為百姓昭示禮法的儀軌。如果有越軌的反常行為,有權勢者也要斥退,百姓也會把它看成禍害。這就叫做小康。」

選譯自《禮記﹒禮運》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