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文化】知足無悔 大公無私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零七年四月十六日】陰興,字君陵,是光武帝陰皇后的兄弟。他征戰有功,跟隨在光武帝左右,非常受器重和信賴;他為人為官知足、推讓,公正無私。

建武九年,陰興由黃門侍郎被改升至侍中,賜爵關內侯,光武帝將他找來,準備封賞他,把印綬都拿出來了,陰興卻堅決不接受,他說:「我並沒有衝鋒陷陣之功,而一家數人都蒙恩受封,令天下人為之傾慕嚮往,實在是過於滿溢了。我蒙皇上及貴人的厚恩,富貴已經到頭了,不能再加了,我誠懇的請求不要再封賞我了。」

光武帝稱讚他推讓的美德,同意了他的請求。陰貴人後來問陰興不願受封賞的原因,陰興說:「您沒有讀過書嗎?『亢龍有悔』,外戚之家苦於自己不知道進退,嫁女要配侯王,娶妻就盼著公主,我內心實在不安。富貴是有頭的,人應當知足,浮華奢侈更被輿論所反對。」陰貴人對他的這番話深有感觸,自覺的克制自己,始終不替家族親友求官。

光武帝後來想讓陰興任大司馬,陰興叩頭流涕,堅決推辭說:「我不敢愛惜生命,但實在是害怕損傷了聖德,不敢隨便冒領高位。」陰興至誠發自肺腑,感動了皇帝左右的人,皇帝便依從了他。

居高位卻還不知道知足,一味的自滿、貪婪,不知節制自己的慾望和貪念,這將為自己招來敗亡的災禍,盛極而衰,終將為之後悔,這就是陰興提到的「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我們神傳文化中講的「滿招損,謙受益」,「天道忌盈」等,說的也是這個道理。縱觀歷史上那些敗家亡國喪身之人,大多是敗在一個「貪」字上,後悔晚矣!看來陰興深知「知足」才能「常樂」這個道理。

不以個人恩怨和私人利益而改變原則,大公無私,這是為官為政者最可貴的品行,陰興就是這樣的人。

當時同郡的張宗和上谷的鮮於同陰興並不相好,但陰興看重的是兩人的長處,所以推薦兩人做了官;張汜和杜禽跟陰興很要好,但陰興認為兩人華而不實,所以只給他們一些錢財,始終不推薦他們做官。

陰興同堂兄陰嵩有矛盾,但他對陰嵩的威嚴莊重非常敬重。陰興在病重時,皇帝親自去探望他,問他政事得失及群臣能否勝任,陰興不計前嫌和私人恩怨,推薦了陰嵩,說:「臣下愚笨,不足以知道這一切,但我看議郎席廣和謁者陰嵩二人都有很高的學識修養,超過了公卿。」陰興死後,光武帝重用了這兩人,陰嵩被任為中郎將,監領羽林軍十多年。

漢明帝即位後,下詔書讚賞陰興的推讓和正直賢良,並且重重封賞了他的子孫,追謚陰興為「翼侯」。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