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的故事(12):越裳氏來獻神龜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零九年四月九日】且說那軍校去了,帝堯等亦慢慢起身前進。鴻超疼痛難禁,由眾人扛了同到前村。那軍校已領著三個人前來見帝。帝堯一看,只見他們服式非常奇異,但是神氣都峻整不凡,在前的是個老者,蒼髯皓首,大袖飄飄,後面跟著兩個少年,骨相亦復不俗。當下見了帝堯,行過禮之後,帝堯急於要他治好鴻超,也不及問他們姓名,問他們來歷,就叫他們過去施治。那老者上前,向鴻超一看,說道:「這個箭鏃入骨,是很容易治的。」說罷,指定一個少年,叫他動手。

那少年就從大袖之中取出一根釘來,四面一看,就釘在支帳的木柱上。眾人看去,釘的入木約有一寸光景。釘好之後,他又閉著眼睛疊著手指,周旋曲折,忽而向著鴻超,忽而又向著那木柱,徐步往來,口中念念有詞,陡然之間用手向那木柱上之釘一指,喝聲道:「疾!」只見那長釘忽然飛舞而出,落在數尺外地上,隨即轉身,向鴻超左目一指,亦喝聲道:「疾!」只見那鴻超目中之箭鏃,亦飛舞而出,落在數尺外地上,自始至終不過半刻。眾人看了無不駭然。

帝堯即忙命他三人坐下,然後問他們姓名。老者道:「小巫名字叫咸,這兩個都是敝徒,這個叫祠,那個叫社。因為學習了這種巫術,不許娶妻,不許生子,用不著傳宗接代,所以廢去了姓氏,通常叫小巫等,就叫巫咸、巫祠、巫社罷了。」

帝堯聽了頗覺詫異,就問道:「從前先高祖皇考軒轅氏的時候,有一位善於卜筮之人,名字與汝相同,想來汝羨慕他的為人,所以亦取名叫咸嗎?」那巫咸笑道:「不敢相欺,就是小巫呢。」眾人聽了,無不駭異,帝堯亦覺出於意外,便問道:「那麼汝今年幾百歲了?」巫咸道:「黃帝攻蚩尤氏的時候,小巫剛剛三十歲,如今已三百七十五歲了。」帝堯道:「那麼汝一向在何處?何以世上沒有人知道汝呢?」

巫咸道:「小巫在黃帝軒轅氏乘龍升仙之後,心中著實羨慕,就棄掉了官職,向海外一跑,要想訪求仙道,尋一個長生不死之方。但是仙人始終沒有遇到,長生不死之方亦始終沒有得到,卻在大荒之中,一座豐沮玉門山上住了二百多年,前數年方才重到中國,又在北方登葆山上住了幾年,所以世人久不知道有小巫這個人了。」

帝堯道:「原來如此,朕看汝的學術神妙極了,還是自己發明的呢,還是自古就有的呢?」巫咸道:「這個學術,名叫祝由術,是黃帝軒轅氏時候,一個祝由之官傳給小巫的。但照黃帝所著的那部《內經》看起來,《素問》一篇裏面就有兩句,叫作『往古恬淡,邪不能深入,故可移精祝由而已。今之世,祝由不能已也。』可見得黃帝以前,早有這個法術,亦並非發明於黃帝時代,傳授小巫的那個祝由,不過研究而集其大成,以官得名而已。」帝堯道:「既然古時有這個法術,何以現今竟會失傳,除汝師徒之外,竟無人知道呢?」

巫咸道:「此法並不失傳,黃帝軒轅氏並且還有許多著作留在世間。不過那時候,人民都能夠與鬼神交通,所以其術大行,施治亦易有效。自從顓頊帝叫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北正黎司地以屬民,斷絕天地交通之後,這個學術就漸漸地不著名了。」

光陰荏苒,帝堯在位,不覺五載。一日和群臣商議,出外巡守,考察民情,決定日期是孟夏朔日起身。司衡羿、逢蒙及大司農棄隨行,大司徒契暨諸司留守。不料剛到季春下旬,忽然羲叔的屬官,有奏章從南交寄來,說道:「越裳國要來進貢,現已首途了。」原來越裳氏在現在安南的南面,交趾、支那、柬埔寨一帶之地,前臨大海,氣候炎熱,向來與中國不甚往來。這次因為羲叔到南交去考察天文,和他做了比鄰,兩三年以來,帝堯的德化,漸漸傳到那邊,所以他們傾心向化,願來歸附。

當下帝堯君臣聞此消息,於是將巡守之事,暫時擱起,先來商議招待遠人的典禮。大司徒道:「遠方朝貢之事,自先帝時,丹丘國貢瑪瑙甕之後,久已無聞。臣等皆少年新進,一切典禮,雖有舊章可稽,但是終究不如曾經躬親其事的人,來得嫻熟。臣查先帝當日招待丹丘國是木正、火正兩人躬親其事,現在木正雖亡,火正近在郊圻,可否請帝邀他前來,一同商酌,庶幾更為妥善,未知帝意如何?」帝堯道:「汝言甚是,朕就命汝前往敦請,如其肯來,最好,否則不可勉強,朕不欲輕易煩勞舊臣也。」大司徒領命,即日出北門向祝融城而去。

且說那祝融城,究竟在甚麼地方呢?那火正祝融為甚麼住在那邊呢?原來那祝融自從到了平陽,給帝堯留住之後,他就在平陽住下,雖則不作官,沒有一點職司,但是帝堯的供給,卻非常之優渥,所以亦優遊自得。後來他聽見木正死了,他就慨然,想到萬事無常,人生朝露,是極不可靠的,於是就起了一個求長生的念頭,一味子祠起龜來。且說求長生為甚麼要祠龜呢?原來祠龜求長生,是他高祖黃帝的成法。當初黃帝求仙,將各項方法都試過,古書上面說道:祠龜可以致神,而丹砂可以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器飲食,則益壽;益壽,則海中蓬萊仙者皆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照這幾句古書看起來,黃帝祠龜,實在是後來成仙的一種方法。祝融知道有這個方法,所以亦祠起龜來,但是苦於都城之中,太覺煩雜,且無山林,不能靜修,所以就搬到都城北面三百里外,汾水西面一個空曠之地去住下了。帝堯聞知此事,就飭人去替他營造幾間精室,又叫他姪子和仲弟兄,不時去探望。後來那邊人民,亦漸漸多起來,因為祝融氏所居,所以就叫它作祝融城。祝融既住到這個地方,索性連姓名都換過,不叫吳回了,叫蘇吉利。連他續娶夫人,亦給她更換姓名,叫作王搏頰,以表示隱居杜絕世事之意。夫妻倆便終日孜孜不倦,在那裏祠他的龜,足跡不出大門。

這日正在祠龜,忽然大司徒奉帝命到了,祝融沒法,只得出來招待。大司徒就將帝意說明,且請他同到平陽,共議典禮。

祝融道:「鄙人在先帝時,曾經參與過這種典禮,時候雖久,大略卻還記得,既承下問,敢不貢獻,但是亦不必鄙人親往,只須書寫出來,請司徒帶回去參考就是了。」說著就取出簡冊來,逐條疏寫,足足有半日,方才寫完,自己又看了一遍,就遞與大司徒道:「當時大略,已盡於此,不過時代不同,還請諸位斟酌為是。」大司徒接了之後,看見祝融衣裳詭異,言詞決絕,亦不敢強邀,並不敢久留,略略周旋幾句,即便告辭,回平陽而來,與帝堯說知。帝堯即召集群臣,大家會議,將祝融所寫的,作為底稿,又稽考舊章,參酌情形,或增或減,於是將典禮議定了。

過了多日,越裳氏使者到了平陽,捨於賓館,供帳豐厚,自不消說。這時正是五月,在明堂太廟之中延見。那使者一正一副,隨同兩個翻譯,由羲叔陪伴而來。後面數人,抬著一座彩亭,亭中放著一隻大缸,也不知盛著是甚麼東西。當下使者見了帝堯,行過禮之後,就開口嘰嘰咕咕的說了一遍,不知甚麼話。後來旁邊一個翻譯,提起喉嚨,也哩哩嚕嚕說了一遍,大家亦不知道說的是甚話。最後羲叔手下的翻譯,才用中國話將它譯出來,大約是慕德向化的意思。後來又說,有一項微物,貢獻天邦,或者是有用的。帝堯謙謝,慰勞他幾句,亦由翻譯展轉傳譯。當下將彩亭抬上來,取出大缸放在地上,眾人一看,裏面盛著的原來是一個大龜,約三尺餘見方,昂頭,舒足,曳尾,端然不動,甲的四周細毛茸生,甲上全是花紋,想來是千歲以上之物了。越裳氏使者道:「小國得到此龜,足有多年,但寡君自問德薄,不足以當此神物,謹敬畜養,以待仁聖之君。現在聽見大國聖主,欽若昊天,敬授人時,那麼此龜是很有用的。所以特遣小臣,前來貢獻,庶幾可為聖主治歷的一種幫助。」

帝堯聽了不解,便問道:「龜與歷有關係嗎?」使者道:「尋常之龜,與歷無關係,此是神龜,它背甲上全是記載開天闢地以來的事情,所以有關係。」帝堯君臣聽了,無不駭異。說道:「那背上的花紋,是文字嗎?」說著,都上前來細看,然而總看不明白。忽見那龜蠕蠕而動,轉眼之間,爬出缸外,掉轉身軀,往外就爬,大家慌忙讓開。說也奇怪,那龜一面爬,一面將它的身軀放大,出了殿門,下了台階,到了庭中,那身軀已足有五丈見方,比剛才竟大了幾十倍,把一個庭中幾乎要塞滿了。那龜至此,方伏著不動,大家才知此龜之神異。再細看那甲背時,果然都是個蝌蚪形文字,但是字體仍是甚細,不過如黃豆一般大小,而且距離過遠,亦看不清楚,只有近著面前的,俯身下去,略略可以認到兩句。帝堯等料想一時不能盡看,便走進殿來,招呼那使者。說也奇怪,那龜見帝堯不看,也就漸漸縮小,不到片時,即已恢復原狀。眾人看了,無不嘆為從來未有之奇,真正是個神物了。

當下帝堯和群臣,按照前日議定的典禮款待使者,並且深深致謝,優加犒賞。那個神龜,早有專司其職的有司,捧了養到宮沼裏去了。

過了數日,越裳氏使者動身歸國,帝堯方叫人將那神龜取來,放在一個極大的場所,使龜體可以儘量的發展,然後又命史官,將那龜背的文字,照樣錄出來。當那抄錄的時候,很不容易,因為看不清楚,只能叫一人爬在龜背上,且看且報,一個人再抄錄,足足抄了大半日,才把全文錄畢,那龜又依然縮去。校史官就將所抄錄的全文,呈與帝堯。帝堯一看,只見上面所寫的是:

天地初分之時,盤古生於其中,能知天地之高低及造化之理。故曰:盤古氏開闢天地,蓋首出御世之人也。又曰:渾敦氏。

盤古氏後有天皇君兄弟一十三人,姓望,名獲,字子潤,號曰天靈,以木德王,被跡在柱州崑崙山下。其時地殼未盡堅固,屢屢遭逢劫火,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十幹曰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黑戈)、昭陽。十二支曰: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胖、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洲獻。其年歲兄弟各一萬八千歲。

天皇君後有地皇君繼之,姓岳名鏗,字子元。兄弟共十一人,興於熊耳龍門山,以火紀官,爰定日、月、星三辰,是為晝夜。以三十日為一月,十一月為冬至。兄弟各一萬八千餘年。

地皇君後共有十紀。

其一曰九頭紀。是曰泰皇氏,亦曰人皇氏,姓愷,名胡洮,字文生。人面龍身,生於刑馬提地之國。兄弟九人,駕六羽,乘雲車,出谷口,依山川土地之勢,裁度為九州,而各居其一方,亦曰居方氏。兄弟合四萬五千六百年。

其二曰五龍紀。人皇氏厭倦塵事,乃授篆於五姓。五姓者,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駕龍,故號曰五龍氏,乘雲車而治天下,治五方,司五嶺,布五嶽。

其三曰攝提紀。有五十九姓,亦曰五十九姓紀。

其四曰合雒紀。共有三姓,教民穴居,乘蜚鹿以理。

其五曰連通紀。共有六姓,乘蜚麟以理。

其六曰敘命紀。共有四姓,駕六龍而治。

其七曰循蜚紀。共有二十二氏,首曰鉅靈氏、次曰句強氏、譙明氏、涿光氏、鉤陳氏、黃神氏、拒神氏、犁靈氏、大騩氏、鬼騩氏、弁茲氏、泰逢氏、冉相氏、蓋盈氏、大敦氏、雲陽氏、巫常氏、泰壹氏、空桑氏、神民氏、倚帝氏、次民氏。以上皆穴居之世也。

其八曰因提紀。共有十三氏,首曰辰放氏,是為皇次屈。

古初之人卉服蔽體,至辰放氏時多陰風,乃教民搴木茹皮以御風霜,綯發乇首以去靈雨,而民從之。命之曰衣皮之人,傳四世;次曰蜀山氏,傳六世;次曰豗傀氏,傳六世;渾沌氏,傅七世;東戶氏,傅十七世;皇覃氏,傳七世;啟統氏,傳三世;吉夷氏,傳四世。兒蘧氏,傳一世;豬韋氏,傳四世;其第十一曰有巢氏,教民棲木而巢,以避禽獸之害,又刻木結繩以為政,又教民取羽革,紩衣攣領,著兜帽以賁體,又令民之死者厚衣以薪而瘞之,傳二世。十二日燧人氏,作鑽燧,教民取火以為熟食,又教民范金合土以為釜,又立傳教之台而師道以起,興交易之道而人情以遂,故亦曰遂皇氏,有四佐焉,曰明由、必育、成博、隕邱、傅四世。十三日庸成氏,傳八世,共為六十八世。

其九曰禪通紀。共有十六氏,首曰倉帝史皇氏,名頡,姓侯岡,龍顏四目,生而能書,實創文字,天為之雨粟,鬼為之夜哭,萬古文化由此起。柏皇氏繼之,以木紀德,居於皇人山,傳二十世。中皇氏繼之,居於嶅山。一曰中央氏,傳四世。大庭氏繼之,都於曲阜,以火為紀,號曰炎帝,傳五世。栗陸氏繼之,愎諫無道,有賢臣曰東裏子,不能用而殺之,天下叛之,傳五世而亡。昆連氏繼之,一曰釐連氏,又曰釐畜氏,亦無道,傳十一世。軒轅氏繼之,始作車,伐山取銅以作刀貨,傳三世。

赫胥氏繼之,亦曰赫蘇氏,傳一世。葛天氏繼之,始作樂,八人捉(牛介)投足摻尾叩角而歌八終: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曰遂物,四曰奮縠,五曰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臨萬物之極,塊柎瓦缶武喿從之,是謂廣樂,傳四世。宗盧氏繼之,亦曰尊盧氏,傳五世。祝誦氏繼之,一曰祝和,是為祝融氏,作樂名屬續,以火施化,號赤帝,都於鄶,傳二世。

昊英氏繼之,傳九世。有巢氏繼之,教民編槿而廬,葺雚而扉,塓塗茨翳以蔽風雨,是為有房屋之始,亦曰古皇,傳七世,權臣為變而亡。朱襄氏繼之,其時多風,群陰閟曷,乃命其臣士達作五弦之瑟以來陰氣,令曰來陰,傳三世。陰康氏繼之,其時陰多滯伏,民氣壅閉,乃制為舞以利導之,是謂大舞,傳三世。無懷氏繼之,傳六世。太昊伏羲氏繼之,姓風,以木德王,都於陳,教民佃漁畜牧,畫八卦,造書契,作甲歷,定四時,制嫁娶,造琴瑟,以龍紀官。女媧氏繼之,雲姓,一曰女希,是曰神媒。神農氏繼之,姓姜,以火德王,都曲阜,初藝五穀,嘗百革,制醫藥,始為日中之市,以火紀官,傳八世。

其十曰疏仡紀。首曰黃帝有熊氏,姓公孫,名荼,一曰軒轅,後改姓姬,字曰玄律。

那龜文到這個地方就完了,後面卻還有一行,叫作:自開闢以來,至黃帝有熊氏元年,共二百七十五萬七千七百八十年。

帝堯看完了這一篇龜文,不禁又喜又異,嘆息道:「從開天闢地到現在,竟有這許多年數嗎!可見吾人生在世上,不過如電光石火,一轉眼間而已。爭名奪利,何苦來!何苦來!」

又說道:「有巢氏竟有兩個,黃帝之前已有一個軒轅氏,伏羲氏畫卦還在倉帝造字之後,這幾項都是創聞,想來總一定是靠得住的。」說著,就將那龜文遞給群臣,個個傳觀了一遍,然後叫史官謹敬的寶藏起來。這個神龜的故事,就此完了。

(取自上古神話演義)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