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一年二月十一日晚,神韻紐約藝術團在麻州波士頓的首場演出,觀眾被傳神的表演深深吸引。 |
花旗表演藝術中心王安劇院 |
二零一一年二月十一日晚,神韻紐約藝術團在麻州波士頓的首場演出圓滿落幕,全場觀眾起立鼓掌 |
中華書法會會長:神韻給人光明與希望
周文熙女士是波士頓中華書法會會長和北美書畫藝術家協會秘書長。黃鏡明先生是北美書畫藝術家協會副會長、紐英倫華人作家協會理事、美中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巴黎書畫學會藝術顧問。已經是第三年來看神韻的他們,在中場接受採訪時表示,每年神韻帶來的全新節目都讓他們感到愉悅,都有新的收穫和啟迪,都會被感動得落淚。
華人藝術領袖周文熙(左)與黃鏡明欣賞神韻晚會後表示:神韻給人光明與希望 |
周女士表示,神韻呈現的是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展現出了中華神傳文化的精粹。她說:「我一直感到神韻很正宗,是一個最正最純的中國傳統文化。因為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都是神文化為主。為甚麼叫神州大地呢?其實都是有神的存在。而神韻把這種精粹真正地展現出來了。」「神韻的演出很正統、很傳統,把中國五千年的文化都濃縮在一起。」
周女士說:「其實我們寫書、畫畫,都是有神的,我們都講究這方面的東西。所以我每年都來看神韻。」
黃先生也讚歎神韻呈現出正統的中國文化。他以神韻的音樂舉例:「音樂中採用很多五聲音階,這是漢民族特殊的音樂。」五聲即宮商角征羽,相當於現在的1、2、3、5、6.中國古代認為,音樂五聲與五行金木水火土對應,是宇宙萬物的象徵,是以藝術的形式昭示大自然的瞬息變幻規律和乾坤天地的運轉之理。而神韻將這寶貴的傳統藝術呈現出來,並推上世界舞台。
他們表示,神韻把中國各民族民間的文化與傳統,系統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通過舞台藝術的形式展現出來,極其有效地向美國及世界推廣了正統的中華文化。
「高層次藝術,成教化、助人倫」
周女士從事中國書畫創作三十多年,她認為,神韻帶來的是「更高層次的藝術享受」。她稱讚「神韻的服飾、整個舞台背景美到極致,舞台背景天幕同演員的舞蹈配合得天衣無縫,氣魄宏大而又富有創造性。」
周女士表示,自己觀看神韻時,幾度落淚。尤其在看到《我們的故事》中受人愛戴的老師因為信仰「真善忍」而遭到殘酷迫害,她淚流滿面。她說:「那位老師被抓時,我潸然淚下。這樣的事情直到現在還在中國發生著,我非常不理解,不明白!他們為甚麼對待信仰團體還這樣做?!」
從事藝術創作四十多年的黃先生,表示「音樂和舞蹈是高層次的藝術,而神韻用音樂的語言,舞蹈的特殊語彙,完美地刻畫了故事情節,人物特徵,使觀眾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每一個節目中的故事,內容及人物內心。神韻的演出已達到『成教化、助人倫』的境界。」
二人皆表示,書畫藝術創作與音樂舞蹈是相通的,觀看神韻晚會讓他們「受到啟發,學到了很多東西,對創作很有幫助。」
「神韻給人光明與希望」
而讓周女士與黃先生印象最深刻的,是各個不同節目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共通性。周女士認為,「晚會所呈現的不同節目間有一種共性,最後都是給人光明與希望!」黃先生說:「儘管受到挫折與磨難,但節目最後都是光明的,向善的。整個創作基調是非常高尚的,明朗的,展望明天。」
周女士不住地點頭,她表示:在當今這個社會裏,人們沉迷在物質中,很多傳統都流失了。尤其是中國大陸,很多人對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和傳統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了。神傳文化是甚麼?人們已經漠不關心了。
她認為,只有以恢復五千年中華神傳文化為根本的神韻才能給人們指出正確的航向,神韻就是人們的希望。
前道瓊斯新聞集團副總裁:終於看到神韻了
前道瓊斯新聞集團(Dow Jones)副總裁傑夫˙布魯斯(Jeff Bruce)帶全家一同觀看了神韻。布魯斯說:「好幾年來我們一直都想來看神韻,但是一直都沒有機會,今年終於碰上了,而且正好是中國新年,我們全家覺得這會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活動,所以就都來了。」
道瓊斯新聞集團副總裁傑夫˙布魯斯終於如願觀看了神韻紐約藝術團在波士頓的演出。 |
布魯斯對神韻演出非常讚賞:「我覺得中華文化非常引人入勝。作為一個美國人,我非常感慨,很多東西我都不理解,因為中國文化太龐大了。中國有數千年的歷史,而我們美國只有幾百年的歷史。」
製藥公司行政總裁:神韻「壯觀至極」
創新(INNOVATION)自動化製藥公司的行政總裁(Chief Executive Officer)瑪莉˙雷諾(Mary Reno)觀賞完神韻演出後,興奮不已,如癡如醉。
雷諾女士說:「神韻演出可以用『壯觀至極』來形容。服裝色彩鮮豔奪目,並且完美地融入天幕之中,美不勝收。我尤其喜歡神韻的動態天幕,當仙女們從天幕飛下並出現在舞台中時,我感到非常驚喜!」她對每個節目都非常喜愛:包括《眾王隨主下世》的繽紛色彩、《東北腰鼓》的活潑鼓聲以及《頑皮的小和尚》的可愛詼諧。
雷諾女士為演出所體現的中國五千年燦爛文化所折服,希望有機會了解其深刻的內涵。她還提及了《我們的故事》,其中迫害修煉者的警察使她想起了自己中國好友的故事。她的好友經歷了毛澤東的殘酷統治,並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上山下鄉,歷經千難萬苦來到美國。
《我們的故事》讓雷諾女士很受觸動,幾度流淚。
市長:神韻推廣中華文化很有意義
麻州摩頓市(Malden)市市長霍華德先生(Richard Howard )今年已經是第二年觀賞神韻,看完了今年的演出後,霍華德興奮地說:「我想我明年還會再來。」「這真是一個令人極度欣喜的時刻。色彩是如此的絢麗多彩,美麗的傳統中國服裝服飾,更不用說那些充滿活力的舞蹈,這些演員們都極富才華。」
摩頓市市長霍華德先生讚揚神韻推廣中華文化。 |
市長先生認為,神韻旨在恢復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他說:「神韻努力再現中國古典舞和歷史,並以神話故事劇的形式表現出來,非常引人入勝。」
設計師:中國人應該為神韻感到驕傲
大衛˙貝克先生(David Baker)是位景觀設計師並擁有自己的公司。他的夫人克德斯女士(Ruthann Cordes)是位畫家及室內設計師。觀賞完神韻的演出後,貝克夫婦認為中國文化是世界上最精深的文化,令人稱羨。
貝克先生激動地說:「今晚的演出精妙絕倫。服裝美極了,舞蹈非常生動!我很喜歡中國傳統舞步,舞蹈演員腳下生風,上身卻保持靜止,這是一種奇特而美妙的組合。音樂也引人入勝,我第一次聽到琵琶、嗩吶、鼓等中國傳統樂器與西方樂器的融合,不可思議!」
克德斯女士則盛讚神韻的天幕,她認為天幕使神韻上升了一個境界。山、雲、梅等背景非常有意境,與舞台上演員的表演完美結合。
克夫婦觀賞了二月十二日的神韻演出 |
然而,令貝克夫婦無法理解的是,為甚麼神韻這樣盡善盡美的藝術團無法在中國大陸演出?貝克先生說:「中國人應該深深為這台演出感到驕傲,她體現了中國久遠的歷史與深刻的文化內涵。如果一個國家不了解自己的過去,怎麼能夠知道自己的未來呢?」
貝克夫婦認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史上的中國在藝術、舞蹈、戲劇、音樂等等方面都如此先進,令其他國家望塵莫及。但中國近代的文化大革命簡直瘋狂至極,一個強權政府企圖摧毀自己民族五千年的傳統文化。
對於能夠在神韻演出中看到被保留下的中國正統文化,貝克先生表示感到很幸運,他堅信,獨裁政權終究會崩塌。貝克夫婦也承諾一定會推薦神韻給周圍的朋友,特別是中國人。
哈佛教授:善良終究戰勝邪惡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教授喬治•寶哲思(George J. Borjas)帶著夫人和女兒觀看了二月十一日的演出。他表示,演出貫穿著善與惡的較量,正義永遠帶來光明。
哈佛大學政府學院教授寶哲思帶著夫人和女兒觀看了二月十一日的神韻演出。 |
寶哲思教授說:「我喜歡那些小劇目,她們體現了在善與惡、好與壞的較量中,善良終究戰勝邪惡。我認為這也是神韻的主題。」
寶哲思教授表示,他非常喜歡神韻的演出,喜歡每一個節目。寶哲思教授說:「我沒有想到神韻如此引人入勝,其中的故事那麼打動人心……舞蹈演員極富活力,服裝色彩絢麗無比,還有歌唱家的嗓音真是優美動聽,歌詞也很有意義。」
音樂學校校長:最愛神韻的精神內涵
波士頓雅馬哈音樂學校創校校長肯楠先生是位出色的音樂家,曾獲得美國空軍自由樂隊優質服務獎和傑出表演獎,伯克利音樂學院傑出貢獻獎等殊榮。
肯楠夫婦非常開心能和神韻主持人唐瑞合影,當晚的經歷成為令他們一生珍視的人生體驗。 |
肯楠先生幾年前曾經看過神韻演出,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這次看神韻,「感受更加豐富、深刻!」
肯楠先生:「我在第一次看演出的時候,最讓我感動的是神韻的精神內涵。我一直在想大法是甚麼?我還在網上搜索,因為我對人的精神層面的追求一直很感興趣。」「今年看演出,覺得精神內涵更為彰顯,因此我的體驗也更為豐富深刻。神韻的精神內涵一直是我最喜歡的元素!」
肯楠先生讚歎神韻完美的演出真是令人感到驚豔,「舞蹈、服裝、音樂,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好!」身為音樂家的肯楠夫婦對音樂的感受非常深刻:「音樂非常細膩感人,樂隊的表現非常出色!非常令我們陶醉!」
華人律師:神韻給人一份純淨的感覺
神韻的演出吸引了慕名前來的中西方人士,而神韻的宏偉氣勢,精美製作,及其傳達的強烈的善的資訊,震撼了包括華人在內的全場觀眾。
移民華人律師塞布麗娜被神韻的純淨所折服 |
塞布麗娜(Sabrina)十年前來自中國廣東,是一位成功的移民律師。十二日晚她陪同先生傑瑞(Jerry)一起觀看了神韻演出,對神韻的印象,她用一個字「純」來總結。塞布麗娜表示,自己很喜歡看文藝演出,在中國也看了一些,但那些演出多多少少摻雜進了一些政治化的、愚民的東西,而神韻給人的則是一份純淨的感覺,人進入劇場,思想裏不帶任何觀念,簡簡單單地完全融入那美麗的天幕和舞蹈中,沒有任何排斥和不舒服。
酷愛攝影的塞布麗娜對神韻在服裝和天幕上的色彩運用,現場音樂與舞蹈的協調配合也是讚譽有加。並說神韻的內涵太豐富了,越看越有味道。
美國麻州波士頓 |
English Version: https://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11/2/20/123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