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竇娥冤」?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二年四月二十一日】《竇娥冤》全稱《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朝(公元1271年至1368年)劇作家關漢卿的代表作。內容源於《烈女傳》中的「東海孝婦」,寫竇娥被無賴誣陷、又被貪官錯判斬刑的冤屈故事。《竇娥冤》是中國傳統名劇,具有較高文化價值和廣泛群眾基礎,約八十六個中國劇種上演過此劇。後人常以故事中的「六月飛雪」比喻冤情。

民女竇娥自幼喪母,父親竇天章是個窮秀才,因上京趕考沒有路費,借了寡婦蔡婆的高利貸二十兩銀子。一年後二十兩變成了四十兩,無法還債,竇天章就把女兒竇娥半抵半送給蔡家做童養媳。竇娥長大後嫁作蔡家婦,不到兩年丈夫去世,竇娥與婆婆二人守寡在家。

後無賴張驢兒父子因無意間救了蔡婆一命,就趁機就住進蔡家,並要挾婆媳與他們父子成親。竇娥堅拒,於是張驢兒設計陷害竇娥。

一天,蔡寡婦生病,竇娥做羊肚湯給婆婆喝。張驢兒便在湯裏放了砒霜,想先毒死蔡寡婦,然後逼竇娥成親。誰知蔡寡婦忽然嘔吐,不想喝湯,張驢兒的父親卻陰錯陽差喝下毒湯,一命嗚呼。

張驢兒毒死了自己的父親,卻想把殺人的罪名推在竇娥的身上,於是告到衙門。知府暗中接受了張驢兒的銀兩,用酷刑逼竇娥招供。竇娥打死也不肯屈招,知府便要挾打蔡寡婦。果然,善良的竇娥心疼婆婆,含冤屈招了。

行刑當日正值六月酷暑。臨刑前,竇娥要監斬官在旗槍上掛上一條白練,她對天起誓:一若是我竇娥委實冤枉,刀過處頭落,一腔熱血休半點兒沾在地下,都飛在白練掛旗上;二若竇娥委實冤枉,身死之後,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竇娥屍首;三是我竇娥死得委實冤枉,從今以後,著這楚州亢旱三年。

當刀落下,但見那鮮血直濺白練無一落地,而忽地烏雲蔽日天降大雪,緊接著楚州大旱三年,竇娥誓言無不應驗!

後來,竇娥的父親竇天章在京城應試高中,奉旨去楚州探察民情。到楚州,他發現這裏竟然三年間一滴雨水也未降,心想定有冤案。一夜,他在燈下翻竇娥的案卷,忽然見燈影一閃,竇娥冤魂出現,細說冤情,求父親主持公道。竇天章細審此案,決定為冤死的竇娥平反。當宣布竇娥無罪,張驢兒判死罪,楚州大守受罰,冤案一了,大雨從天而降。

千百年來,中國人熟知《竇娥冤》的故事,欣賞這出傳統名劇,從中明瞭善惡、冤情、起誓等重要傳統概念,文學和藝術在關漢卿的手裏發揮著其傳統功效,也從未有人指責關漢卿「搞政治」。如今法輪功學員演神韻,一些海外華人卻覺得神韻雖美但有些劇情太「政治」。其實不是法輪功學員在文藝作品中揭露中共迫害太政治,而是我們自己淡忘了《竇娥冤》這出中國傳統名劇及其內涵,或許,還有被中共「樣板戲」搞厭煩了留下的矯枉過正。沒有傳統劇《竇娥冤》,絕大部份人會根本不知道這個古代故事。今天,比竇娥冤更慘烈的案情已經在中國大地大面積持續十三年了,你又希望從哪裏能夠知道呢?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