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思維:開闊一些 再開闊一些(6)

——舉例說明新聞報導的簡潔經驗(第二部份)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四年四月十六日】(接上文

第二節 真相故事,始終前行的小舟

《講故事》的經驗之談:每個故事都是一條流動的河,要讓讀者意識到他們是身處於河流之中,而不是平靜的湖面。也就是說,要讓故事始終在發展、流動、遞進,讀者在故事的河流中泛舟,他們的船就是我們搭建的敘事主線。

一起筆就能快速的讓情節發展起來,進入故事的主線,是所有作者的心願。但有時我們需要介紹故事的背景、人物所處的環境、相關知識(比如大法弟子身份和事蹟、介紹迫害背景)等等,或者做一些議論和抒情。這種離開主線的情況,叫做「離題」。「離題」會放慢故事的速度,甚至讓故事停滯不前。

這種「離題」現象,會頻繁出現在我們作品,所以,我們就多說說它。

離題,有時是必要的,但要把握好節奏。太長時間的離題會讓讀者懈怠。就像在河上泛舟,如果在河面平靜的時間太長,讀者就會在太陽下睡著了,根本忘記了河流的存在。所以,我們要讓讀者能夠儘快從平靜的水面駛離出來,讓他們的小船重新回到浪花四濺的故事河流中。

我們的許多真相作品「離題」太久,忘記了小舟裏的讀者在等著我們快點上路。

一、敘述容易造成「故事緩慢」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四日是元宵節,當星城長沙的百姓們闔家團圓、歡度佳節時,長沙市天心區居民譚香玉女士的家人卻沉浸在悲痛之中──當日下午三點多鐘,歷經苦難的譚女士在家中悄然離世,終年六十六歲。

譚香玉女士,湖南省雙牌縣南嶺化工廠職工,九十年代退休後定居長沙。曾患氣管炎、肺氣腫、風濕性關節炎等多種頑疾的她於一九九六年六月有緣修煉法輪功後,全身疾病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奇蹟般不翼而飛。婆媳關係是現代社會公認的難題,煉功後,譚香玉按「真善忍」要求自己,與兒媳的隔閡消除了,一家人互讓互諒,其樂融融。法輪功祛病健身的神效與提升道德的威力,令譚香玉深深折服,由此,她成為了一名堅定的法輪功修煉者,後來又熱心擔任了所在煉功點的義務輔導員,希望將法輪大法的美好傳播給更多的人。

因堅持信仰,向民眾講真相,譚香玉女士生前曾多次遭長沙市中共不法人員迫害,身心受到嚴重摧殘。譚香玉的丈夫,同為法輪功學員的謝務堂先生也屢遭迫害,被折磨得一身是病,於二零一一年四月十二日離世。

文章的背景介紹部份大概是三百多字,並不是很多,只有兩個段落,雖然事實清楚、言簡意賅,但讓人感覺有點長,原因就是「敘述」這種形式,這也是我們經常看到的一些真相作品的缺點。如果有了情節,有對話、有曲折、有描寫、有矛盾互動,讀者就不會感覺敘事速度如何慢了。就像是兩個好友聊天,感覺不到時間之快和內容之多,但如果讓你停下來看看幾百字與自己沒有關係的資料,你就會感到內容太多了,時間太慢了。

二、開頭的議論和抒情不宜長

再舉一例:《大連法輪功學員曲輝的故事》

二零一四年二月二十一日,一個春寒料峭的日子。遼寧省大連市殯儀館二樓的告別廳,像往常一樣,人們在哀傷的樂曲與淚水中體味著生死離別的痛楚。

然而不一樣的是,在一個告別廳門前,一些便衣警察混雜在悲痛的親友中,窺視著吊唁的親朋,偷偷地進行錄像。是甚麼人的葬禮,驚動了中共的這些「人民警察」?

告別廳中,遺像中的曲輝平靜地注視著前方,他飽受痛苦的身體靜靜地躺在那裏。作為歷史的見證,曲輝的一切都令這些警察們心驚,就連他的離世,親友們的悼別,也使警察們如臨大敵。

(一)鮮血照亮黑暗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九日,在經受了十三年的痛苦之後,曲輝離去了。他大睜著雙眼,他還在期盼,期盼人們、包括對他施加迫害的那些人傾聽內心良知的那一天,他在盼望那美好的、萬物更新的春天。

新穎輕輕用手撫合他的雙眼,而曲輝的眼睛卻那樣倔強的不肯閉合。這對夫妻,不知曾多少次一起面對死亡頑強的走過來。這一次,是真的離別了。

曲輝,為了擁有思想的自由,為了維護生命的尊嚴,信仰的尊嚴,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他用鮮血照亮黎明前的暗夜,是為了更多的人能夠自由地、有尊嚴地活著。曲輝是這場殘酷迫害的見證。曲輝及家人十幾年被迫害的經歷是中國大陸法輪功學員被血腥迫害的縮影。正是許許多多像曲輝一樣的法輪功學員無私無畏的付出,喚醒了一個個麻木的心靈。

中共的謊言與迫害難以為繼。如今法輪大法弘傳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給全世界各民族帶來健康和美好。

歷史會給每個人作出最公正的評價。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善惡有報的天理,威嚴而永恆。那些助紂為虐、踐踏善良、迫害無辜的人,他們未來的命運將如何?如此人神共憤的罪惡,將要面對怎樣刻骨銘心的審判?權力、錢財、利益終會隨時間消逝,生命的輪迴卻綿綿不息。

當歷史翻過這一頁,人們會記住許許多多和曲輝一樣用鮮血照亮黑暗的偉大生命。

短暫的告別儀式匆匆結束。懷念與傷痛永遠留在了親友們的心中。

分析:前三段是導語,「一場喪禮為何驚動眾多警察?」的懸念,讓讀者的關注度一下子提升了。後面段落是發表議論和抒情(五百多字,閱讀兩分鐘左右),作者的議論和抒情文字很到位、值得大家借鑑,但在讀者不知道具體事件的情況下,很難帶動讀者的情感,也無法給「迫害確實發生了」提供信息支撐。最主要的是,故事停滯的時間顯的有些漫長,讀者有些等不及。如果這些議論和抒情放在後面,可能效果會更好一些。當然,如果是長篇敘事,這樣處理也未嘗不可。因為願意讀長篇小說的讀者一般比較有耐心。

如果一定想渲染一下「悲傷、艱難、痛苦」的氛圍,進而加重導語給人的衝擊,下面的處理也許會更好一些:《大連法輪功學員曲輝的故事》

二零一四年二月二十一日,一個春寒料峭的日子。遼寧省大連市殯儀館二樓的告別廳,像往常一樣,人們在哀傷的樂曲與淚水中體味著生死離別的痛楚。

然而不一樣的是,在一個告別廳門前,一些便衣警察混雜在悲痛的親友中,窺視著吊唁的親朋,偷偷地進行錄像。是甚麼人的葬禮,驚動了中共的這些「人民警察」?

窗外的天空

在大連市中山區怡和街以西,山坡最高處的一棟樓,是怡和街四十一號,曲輝和妻子劉新穎自一九九七年結婚以來就住在這裏。房間裏一切還是十幾年前的樣子,簡簡單單,地板已掉了漆。

葬禮的第二天,劉新穎默默地坐在門邊的沙發上,看著窗外。就是這張沙發,把靠背放平,就是簡易的一張床。自從二零零一年曲輝被大連教養院警察酷刑致殘後,他在上面整整躺了十三年。新穎躺下來,體會曲輝躺在那裏的感覺。這十三年,曲輝能夠看到的就是這間十三平米的小屋和床頭斜上方窗外的一片天空。 (之後寫迫害過程)

兩段導語之後,跟進的是「回顧這些年的艱難歲月,給家屬造成的身心痛苦」,所以,離題的過程就是強化導語的過程,而且很短暫,兩個段落。

三、《陳女士》一文的「離題」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經常離題,但不能離題太久,一般是兩個段落。不過,「兩個段落」之說,不是甚麼必須的規定,如果你的離題是動態的、精彩的,或本身就是一個戲劇性的小故事,這個常規就可以打破。《陳女士》一文,就是如此操作的。

例:(描寫迫害陳女士情景的)導語過後,開始解讀中國政府政策性迫害,用了六、七百字(五段)。

一年以前,中國以外只有很少的人聽說過法輪大法以其養生的功法。法輪大法以法輪功這個名字為人所知,它包含了調息、打坐以及閱讀功法創始人李洪志勸善、有時頗為超常的著作。(譯者註﹕煉習法輪功功法無需調息。原文此處為西方記者的誤會。)

儘管法輪功已經在中國數百萬人中流行,他在國際上引起注意還是去年4月25日的事。那天,10000多名信眾匯聚北京,圍住了政府領導所在地中南海,要求政府停止在國家報紙雜誌上將他們描述為宣傳迷信的邪教。這一人群構成了奇異的景象:大多數是中年人,勞動階層,當日離開北京市中心回到各地自己的家之前,他們只不過安安靜靜的在那裏打坐。

但是,在一個對其威權的公開挑戰沒有足夠包容力的政府眼裏,這個抗議是一次無法原諒的挑釁。政府逮捕了數百名法輪功組織者,並發現其中一些人是政府、警察甚至軍隊中的官員。由於擔心一個迅速發展的宗教會影響這個無神論的國家,北京在去年7月宣布法輪功為「邪教」並正式予以取締。

面臨著政府安全部門的全力打壓,法輪功本應該迅速消亡。但與偶爾挑戰共產黨的異見者不同的是,法輪功的活動並未因為大規模的逮捕、毆打甚至殘殺而停止。相反,一個強硬的核心仍然繼續抗議。在北京的市中心,每天有數十人因試圖展開呼籲恢復這一團體合法性的橫幅而被逮捕。一年以來,法輪功信仰可以說是對共產主義統治的50年威權最持久的挑戰。

代價過高的勝利?

陳女士的故事是極端的例子之一。一方是共產黨,它如此堅決的取締法輪功,並已採用了自1989年在天安門廣場鎮壓由學生領導的反政府運動以來最大規模的公共安全手段。政府在這場鬥爭中,如果可能獲勝的話,將付出極大的代價;它的鐵腕手段已使上百萬的普通群眾對它不抱幻想……

筆者對文章的分析:為甚麼這麼長時間的離題呢?

第一,這個離題介紹的是巨大群體遭受國家性的大迫害,以及「四二五」的國際矚目事件,都構成了新聞性,對讀者的震撼都是比較重大的。解讀中,插入歷史是我們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打開時空隧道,幫助讀者尋找「為甚麼迫害」的終極答案。

第二, 對於西方讀者而言,迫害的重大背景一般並不十分了解,卻渴求了解。

第三,作者敘述:「本應迅速消亡,但不僅屹立不倒,還不斷維護自己的信仰」,給讀者製造了更大的一個衝擊,產生新的懸念:「這是怎樣一個團體?陳女士是如何一個人?怎麼會被迫害致死?」

第四,作者可能注意到了離題的時間很長,所以,在第五段的第一句話加入了「陳女士的故事是極端的例子之一。」,回到故事的動作線,回歸之後,才再次離題「一方是……另一方是……」。

第五,「陳女士的故事是極端的例子之一」的段落中,雖然作者在分析事件的背景,脫離了故事主線,但作者並沒有忘記「人物」,讓人物頻頻進入背景分析,進而與故事主線發生關聯。比如「陳女士的故事是極端的例子之一(讓人物關聯進來)。……普通群眾對它不抱幻想,(關聯人物)比如陳女士的女兒,……,但許多人仍公開強調信仰集會自由的權利。(關聯人物)「我們是好人,」據陳女士的朋友回憶,……」這樣一來,就沒有故事斷開的感覺了。

還有一點,在此次離題中,先介紹了法輪功,介紹「四二五」的正邪交鋒,後又介紹了邪黨的一貫惡霸習性,矛與盾在這裏交相上演,構成了一台戲,在故事河流裏掀起了更強大的波瀾。

而且,《講故事》談到:如果故事中沒有突出的動態元素存在,離題是一個改變故事節奏的好辦法,彌補故事本身動感不足的缺憾。而這裏介紹的整體性大迫害,恰恰是個巨大的動態元素。陳女士作為個體,對比被迫害的整個群體,後者對讀者心靈的撞擊會更強大,形成的敘事波瀾更強。

四、行進中介紹背景

在故事的行進中,讓人物對話或心理活動(回憶)介紹個人背景,在情節發展中介紹人物和外界形勢,情節會更加緊湊,增加了速度感。

例1:據悉,2014年,x月x日早晨,xx派出所幾個警察以xx名義,強行帶走了這裏的居民李強,並拿走了家裏的十萬元現金,那是家裏準備給兒子結婚買家具和電器用的。

親友們聞訊趕來,在去看守所探望李強的路上,一位長輩對李強的妻子:「李強,這孩子從小不學好,沒想到這兩年懂事了,學了真善忍了,給大夥做不少好事(略),警察他們不知道?」「大姑,人家警察不管你做沒做好事,你只要煉,人家就抓,你只要說自焚造假、法輪功不是自殺自焚,人家就抓你。」

例2:還可以描寫家屬在李強被惡警非法抓捕後,在去探望的路上,想起了李強的身心變化(講述李強的個人背景,如何善良)

五、關聯詞的運用

還有兩個比較好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講故事》一書總結的兩點:讓句子具有動感,多用「關聯詞」,我們將「第五節《講故事》中的小經驗」做介紹。

(待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