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錯別字成為自己的名片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一八年八月六日】關於同修中對錯別字不重視的問題,最近看到一封來信。信中寫道:

「我曾聽一個中學語文老師說我們的事可能是真的,就是文筆不行,寫作水平太差。她的話引起我重視,於是,我每次發資料之前,都仔細看一遍我將發的東西都寫了些甚麼。我的確發現我們的文章經常有錯字、錯詞、或意思兩擰的情況。相比邪黨的宣傳文章,我們的確忽視了文筆功力的修飾作用。」

看到這裏,我想到了做人。中國有句成語叫「文如其人」,出自於宋朝蘇軾的《答張文潛書》:「其為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文如其人」大意是指文章的風格同作者的性格、思維特點相似。西方傳統中對行文格式是很重視的,當作個人修養、教養的一部份,自尊尊人。

舉例說,一個穩重的人,說話和行文也會體現出穩重;一個平時浮皮潦草的人,寫文章很難不帶出浮皮潦草;尊重別人的人,行文也會體現出對別人的尊重;強調自我或張揚的人,行為也容易強調自己和張揚;思路清晰的人,行文也會思路清晰;思路不清的人,行動也慢,文章容易讓人找不到要點或脈絡,如此等等。這些還涉及不到文采和文字修飾的問題。

除此之外,同修在信中還提到另一方面,說行文就像一個人穿衣戴帽一樣。再帥氣的人,穿的和乞丐一樣,會給自己的形像大打折扣。我們寫文章不造假,不粉飾太平,更不誇大事實的胡說八道,但我們要真實、貼切、得體的展現大法的美好。

也許,對於錯別字問題,我們有些時候自己不重視,認為無所謂,或者沒時間,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事,內容好就行了,等等。然而現實中,自己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怎麼看是一回事,在別人眼裏,也許就成了我們的生活態度、工作態度、敬業精神的見證。以小見大,大小事自己都認真做好,講真相才有說服力。文章沒有錯別字是一種基本的自重,更是對編者、讀者、對他人的一種尊重。「好人」、「比好人更好的人」是靠自己一點一滴默默做好的。

同修來信中還提到寫作:「其實寫作沒有甚麼難的,也不需要多高的學歷,當然有學歷更好。那麼需要甚麼呢?需要會說話就行。寫成之後,自己讀幾遍,在讀的過程中,就會發現某個地方和要表達的意思不一樣,或是語句不通順,這就是要修改的地方。這個‛秘訣』,是我們的高中語文老師、當地聞名的一位好老師,在講怎樣寫好作文課上給所有學生們講的。」

願我們大法弟子更努力的達到師父教誨的「懷大志而拘小節」[1],不斷修正自己的品行,證實大法的正與美好。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精進要旨》〈聖者〉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