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法使我找回修煉如初的狀態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九年一月二十日】今年看到明慧網上同修背《轉法輪》的體會,我很佩服同修堅持背法的毅力,也想堅持背很多遍。我以前抄了十幾遍《轉法輪》,但背法總是斷斷續續。師父說:「你背下《轉法輪》來,對於提高是有好處的。因為你身體微觀上的那部份和你人的最表面都在背。」[1]

我決心堅持背法,先是一句一句的背,背熟一句後,往下背,然後幾句連在一起背,最後一整段背,背錯的地方重複讀或背幾遍。背熟後再幾段幾段連成一個小標題背,開始背法佔時間較多,一天幾個小時只能背幾頁或幾十頁。因為以前有抄書及背書的基礎,這次一個多月背完一遍《轉法輪》。背了三遍《轉法輪》 後,背的熟悉了,如果上班回家不累,每天背幾十頁,到今年背了七遍《轉法輪》。

背法狀態好時,好像每個字都浮現在眼前,而且聽到自己心裏背每句話。開始幾遍背法時身體有很多好的反應,悟到很多法理及明白師父的點化和一些法背後的內涵,經常沐浴在法中,感覺到精力充足、心情愉快。狀態不好、背不下去時,發正念清理自己的不好的思想及空間場。有時覺的靜不下來背不了法了,但盤上腿坐到書桌前,就神奇的靜下來了。

以前學或背到「史前文化」這小節我總是找藉口:這部份容易,沒有複雜的內容,以後慢慢背。但這幾次背,我就看到了那個干擾的因素,並且突破了它。一九九五年時,我無意間參觀了北大進化論的博物館,這對我影響很深,那以後常想起博物館裏那些假證據的擺件,進化論的謬論一直干擾我。加上這之前,為了考試也學了進化論的東西。當我認識到這個問題時,思想中進化論的干擾就被清除了,這小節就背的很順利了。

有一次背第五講「性命雙修」時,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以前佛教中講肉身就是個臭皮囊,我也一直認同。所以我二次被關押到勞教所,我盡力絕食,結果絕食三個月,昏死幾次,警察也沒有釋放我回家,也把絕食回家看的比給身邊遇到的人講真相還重要。再加上黨文化的毒害,沒有正確認識生命的意義,現在悟到沒在法上修,沒有同化法,所以遇到那些魔難及吃那些苦。另外大法是性命雙修功法,身體都演化成佛體了,怎麼是臭皮囊呢。

背法的過程也是一個同化法,去執著心、各種慾望的過程;背法使我更加註重向內修,背法使我增加了智慧、增加了慈悲心,背法使我看到法在不同層次博大精深的內涵,法理妙不可言。

我住在一個小城市,幾年前西人同修幫忙建了一個煉功點,我每週教這裏的西方人煉功。然而幾年中一直有一個練瑜珈的女士和一個有點精神病的男士來干擾。煉瑜珈的女士想盡辦法拉人去練她的瑜珈,而有點精神病的男士練一些奇怪的動作,我勸他們不真修就不要來,但他們一直來,還很積極。這事讓我很惱火,心裏過不去,認為他們故意搗亂,幾年也沒解決問題。今年背了幾遍法後,我和同修交流此事,也悟到自己用心不對。我發自內心,善意的想:你們不能干擾我教功,大法是救眾生的,對所有的人都好,你們選擇善吧。因為我的心性提高了,事情出現變化,他們再也不來干擾了。

這次背法很順利,可是出現頭皮特別癢,很不舒服,開始想:用了幾年的海飛絲洗髮水,可能要換了;但換了之後頭皮還是很癢。一個多月了,頭癢還在加劇,洗完頭就癢。我心裏想一定自己哪顆心不對或哪裏出問題了,越這樣想越過不去關。有天同修對我說他在消業,怎麼不舒服,我突然想到自己,為甚麼把頭皮癢及不舒服都當成壞事呢。

師父說:「你不舒服的原因主要是你老是害怕自己身體得甚麼病,其實在身體裏頭都出了那麼強烈的東西,出的都是功,都是功能,還有許多生命體。要動的話,你會感覺到身體發癢、痛、難受等等,末梢神經感覺也很靈敏,各種狀態都會出現。」[2]

當我靜下心來,想到頭皮癢是好事時,事情好像一下變了,覺的頭皮不是在難受的癢,而是每個毛孔在均勻呼吸及神奇美妙的變化。

背法清除干擾的同時,破除人的觀念及清除自己空間場的敗物,從微觀到表面同化大法;也看到自己的執著心,並認清它及清除它。心性在提高,身體也變的輕鬆,心情變的平和樂觀。

前些時間,有舉行關於活摘器官的聽證會,我準備發言。臨近一週時,我出現了干擾,嗓子突然發不出聲音,還咳嗽。向內找,也只找到表面。我只好每天靜下來背法及多發正念,清理自己的空間場。我把師父提到的人心,執著心都拿出來對照自己。通過學法、背法、發正念、向內找,我找到了很多執著心:顯示心、歡喜心、色慾心、愛聽好話的心、疑心,怕心及證實自我的心。通過堅持不懈的學法修心,向內找,這樣輪到我發言那天,我嗓子完全好了,正常的陳述迫害事件,一點都不影響證實法。

背法使我更加珍惜這萬古機緣、珍惜師尊用巨大承受延續來的時間;背法使我找回了修煉如初的修煉狀態,使我在返本歸真的路上奮起直追、更加勇猛精進。

個人體會,有不足之處,請同修慈悲指正。謝謝慈悲偉大的師尊!謝謝各位同修!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瑞士法會講法》
[2] 李洪志師父著作:《轉法輪》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