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之師不殺無辜
南宋時期,各地常常出現動盪局面,虔州、吉州盜賊猖獗,皇帝下令讓岳飛前去平定。
岳飛到虔州,利用地形,派出敢死隊迅速出擊登上山頂,敵眾大亂,放棄山頭四下逃散,被岳飛的騎兵緊緊包圍。
賊眾呼喊乞求饒命,岳飛下令不要屠殺,接受他們投降。
當初,皇帝的母親隆佑太后曾在此受到驚嚇,皇帝密令岳飛佔領虔州城後屠盡城中民眾。在《宋史》中記載著,岳飛請求誅殺首惡而赦免脅從,高宗不許;岳飛再三懇求,高宗才下令赦免。城中百姓感激岳飛恩德,繪岳飛像供奉起來。
救濟百姓請朝廷免債
廬州遇到危難的時候,皇帝親自寫信命令岳飛率部前往解圍,岳飛率軍趕往廬州。岳飛打出「岳」字旗和「精忠」旗,將士奮勇殺敵,金兵一戰即潰,廬州平定。
岳飛在征戰途中看到百姓疾苦,於是上奏朝廷:「襄陽等六郡的民戶缺乏耕牛和糧食,請求朝廷酌量貸給官錢,免除他們以前拖欠的公私債務,以招集流亡百姓歸業的多少作為考核州縣官員政績優劣的標準。」
身為一名武將,岳飛卻在平定地方亂局的同時,對民間百姓的生計惦念在心,並提出了解決的具體辦法、建議。只寥寥數語,卻說出讓人民安定,官員治理的關鍵之道,足見其對於黎民百姓的體恤用心之深。
「仁、信、智、勇、嚴,缺一不可」
朝廷凡有犒賞,岳飛都是平均分給部將官吏,自己一絲一毫無所侵奪。有人曾問岳飛用兵之術,岳飛說:「仁、信、智、勇、嚴,缺一不可。」
每逢調集軍糧,岳飛總是蹙著眉頭說:「國家東南人民的財力,消耗盡了!」在荊湖地區平定之後,岳飛招募百姓營田,又實行軍隊屯田,每年節省一半漕糧。
岳飛喜好賢良,禮遇士人,喜歡吟誦高雅詞曲,神態謙恭謹慎,如同讀書人一般。每逢立功升遷而推辭時,總是說:「這都是將士效力,我又有甚麼功勞!」
有人問他說:「天下甚麼時候能夠太平?」岳飛說:「如果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名垂千古的岳飛,可說是「忠」字的化身,只要一提到岳飛,大家馬上聯想到岳母曾在其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個字。其實岳飛的所作所為非獨一個忠字而已,完全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在家對母盡孝,對部屬關愛有加,噓寒問暖,兼顧及子女,甚至體恤到百姓的辛苦。每逢立功升遷,岳飛總是謙辭功勞,認為是將士效力所致,可說處處為他人著想。
家國天下,修齊治平。從天子,到平民,以修身為本,心懷天下。這就是對中華傳統文化提綱挈領的表達。古人講「天生民而立之君。」也就是說,天地化育萬民,將其託付於君王,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岳飛不媚上,不唯權,行仁義,真正詮釋了中華傳統文化「愛國」的深刻意旨。
然而,當今中共不講道德,共產黨黨魁公開講「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要「砸爛一切『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將人與人之間的普遍關愛扭曲為鬥爭和仇恨,宣傳「鬥爭哲學」。
「愛國主義」成為中共灌輸、洗腦中國民眾的精神鴉片,讓小學生從小就恨日本、恨美國、恨敢講中共黑暗真相的人。唯恐仇恨的種子埋得不深,唯恐人們了解歷史真相,讓無數世人混淆了「愛國」的本來含意。
中共宣揚的「愛國」實質為「愛黨」,它的根本目的是要維護政權,要中國人都變成維護共產黨政權的工具。中共謊言欺世,用仇恨荼毒世人的心靈,破壞傳統信仰和正信,讓無數可貴的中國人身處險境而不知,對於為中共賣命、認同、站台的人,天懲在即,岌岌可危。人們只有退出中共及其一切附屬組織,回歸良知本性,選擇正義和善良,才能擁有光明的前程。
English Version: http://en.minghui.org/html/articles/2020/6/29/185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