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以詩言志:忠的境界 至真至善(2)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二年七月十四日】南宋岳飛「精忠報國」的事蹟,千百年來為中華兒女世代傳頌、敬仰。對於岳飛抗金破敵、屢建奇功、保衛中原,人們耳熟能詳,從戲曲到評書,從小說到影視,不同的時代都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

「以詩言志」,在中國是由來已久的傳統。在《岳武穆集》、《全宋詞》中,收錄了岳飛留下的部份詩文,通過這些詩、詞、奏折、記事等文字,可以看到詩人表達心志,心繫蒼生的超然胸懷。

接前文

【紹興三年】(1133年)

《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紹興三年(1133年),岳飛寫下了這首震爍千古的《滿江紅》。忠義之氣,撲面而來,盪氣迴腸,雖然時間已過去千百年,但是躍然紙上的正直、氣概,卻是無論甚麼時候,都讓人感受到近在眼前的「壯懷激烈」。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修養高深,臨事鎮定,突然間遇敵,亦不為所動。敵方炮石襲來,左右驚避,而岳飛巋然不動。每當臨陣,一馬當先,深入敵陣,所向披靡。

岳飛出兵,以德為先,不傷無辜。在《宋史》中記載著,在虔州一戰中,當初,皇帝的母親隆佑太后曾在此受到驚嚇,皇帝密令岳飛佔領虔州城後屠盡城中民眾。岳飛請求誅殺首惡而赦免脅從,高宗不許;岳飛再三懇求,高宗才下令赦免。城中百姓感激岳飛恩德,繪岳飛像供奉起來。

軍隊的口號是「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士兵夜間宿營,百姓打開屋門願意讓他們進屋休息,沒有一個敢擅自進入。士卒有病,岳飛親自調藥;將領們遠征,派妻子到他們家中慰問;將士戰死,岳飛悲痛流淚,撫育他們的遺孤,或讓兒子娶陣亡將士的女兒為妻。

史書中記載,岳飛五次辭謝朝廷加封「少保」官職,志在收復中原失地,凡是朝廷的封賞犒勞,都分給部下軍吏,不私拿一絲一毫,「功在第一,飛不言。」

每當徵集軍糧時,岳飛為百姓的負擔而憂慮:「東南地區百姓的財力,消耗困敝到極點了。」荊湖地區平定之後,招募百姓營田,又實行軍隊屯田,每年節省一半漕糧。

岳飛以忠孝為本。由於北上平定中原,岳飛長年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母親亡故後,他請求回家為母親守孝,並說:「以孝移忠,事有本末,若內不克盡事親之道,外豈復有愛主之忠臣。」孝與忠是一樣的道理,家庭的事情與國家的事情也同樣,如果一個人沒有盡到應有的孝道,難道可以說他能夠為國盡忠嗎?

將領張俊曾經詢問岳飛用兵的方法,岳飛回答說:「仁義、智謀、誠信、勇敢、嚴格,缺一不可。」

(待續)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