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整體 共同提高上來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二三年十月二十五日】我身邊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同修L,由於聽力差,戴個助聽器,一直自己在家獨修。有一天,她來到我家說她現在誰也聯繫不上了,《明慧週刊》也看不到了,心裏很焦急,感覺很失落。想讓我幫忙找個學法小組。我說:「好的,讓孩子給您買兩個小卡,我幫您複製《明慧週刊》。」她高興的走了。

後來我去她家給她送複製《明慧週刊》的卡。她大女兒給開的門,很不高興的對我說:「這疫情期間都在家呆著,您怎麼還串門那?」我說:「就是這疫情期間您媽才需要和同修交流呢。不然的話出現問題她不知道該怎麼辦。」她聽後很不情願地叫我進屋了。我把這事跟L同修說了。她說:如果小女兒要是在家更不能讓人進來,她哥來她都不讓進屋。我說:「您得和孩子們講真相,告訴她們疫情和我們修煉的人沒有關係。我們本身就是除業除菌者,身體都是由高能量物質構成的,不受低層法理制約的。您得把家裏的環境正過來。」L同修說自己最近狀態不太好,後背總感覺好像有甚麼東西似的很沉,很難受。我告訴她:不承認它。並告訴她學法小組已聯繫好了。有時間要多學法,多發正念。她說一天能學三講《轉法輪》,有時間還學各地,說自己悟到光在家學法不做救人的事也不行,說等過完年天暖和了和我一起救人。我講真相,她發正念。我說可以呀。

過完年後,由於我丈夫住院做手術,就沒去找L同修。後來一天我去約她講真相,她說:說心裏話,我看您這麼長時間沒來,我以為你可能不願意帶我出去。我說:「既然您對我說心裏話,那我也對您說心裏話吧,也的確不太願意帶您出去,因為一是您年歲大了走得慢。二是您聽力差,跟您說話太費勁。可是我轉念又一想這不是人心人念嗎?同修多了不起呀,這麼大年歲了還沒有忘了自己的使命,助師正法,救度眾生。我還有甚麼理由不幫她實現這個願望呢?師父不是盼著我們都形成整體、都修去人心和觀念嗎!」第二天我們高高興興的一起救人,我講真相,她發正念。

我們學法小組有位M同修。有一次邪黨大面積綁架時,她也被綁架了。在這之前她也是小面積的協調人,很精進的。由於她能夠實修自己,在正念的作用下,師父用病業的假相給她救出來了。M同修背法很認真,遇事會找自己,可是救人的事做的比較少。有一天,M同修到學法小組,摘下帽子後我發現她頭髮稀少了。她說最近頭髮掉得很厲害。我看到她這種狀態,很為她著急。學完法後,我問她:你去哪呀?她說回家。我很不客氣的對她說:回家過您的小日子去?轉念又一想:我怎麼能這樣說話呢?這不是黨文化嗎?滅掉它。

我誠懇的對M同修說:「以前咱倆在某同修家一起學法時,你那時的狀態多好啊!整個身心都投入到修煉上了。現在怎麼就找不到那種感覺了呢?你法背得那麼認真,天天在家背法不出去救人,那不是正法時期的大法弟子呀!大法弟子的使命就是救人。現在師父用最大的承受給我們延續來的時間就是和舊勢力搶人救人呀!」

我背師父的法給她聽:「這件事情已經到最後了,我都急的不行,你們卻沒當回事,可是,最後連哭都來不及啊。」(《各地講法十四》〈二零一六年紐約法會講法〉)

M同修聽了這些話後,說對她來說真是棒喝。她高興的立刻和我一起去給眾生面對面講真相。她終於突破了怕心的束縛了。下次學法結束後,她主動地對我說:「我們倆今天還去面對面講真相。」

另一個學法小組有位Y同修。她一個人獨居,全身心的投入到修煉中來了。她很精進。每天大量的學法背法,三件事也都做。她講真相主要是以發小冊子為主。有時也面對面發小冊子。有一次,我和她交流說:「你既然能做到面對面發小冊子,為甚麼就不能再往前邁一步,一步到位直接勸三退呢?」她說她現在還沒法突破。有一天,我腦子突然閃過一念:我倆要是能配合,我講真相、她發小冊子該多好啊!因為我們倆剛到一起學法不久,彼此還不是那麼太熟悉,我就沒和她說我的想法。

有一天,Y同修突然說:「我在夢中朦朧的有一念:我們倆要能配合出去講真相該多好啊!也不知是否能配合好?」我一聽也挺高興的。可轉念又一想:還沒出去就想是否能配合好了,這也沒誠意呀!我就沒吱聲。等到下週學法時, Y同修和M同修在一起學法,M同修就把我怎麼拽她出去面對面講真相的事情跟她說了。Y同修聽後心裏很不平衡,心裏就開始翻騰了:M同修不想出去講真相你非得拽人家去,我想和你一起出去講真相你卻不表態,心裏這個氣呀。還好她這次把心裏的不滿都說出來了。我們倆也彼此敞開心扉傾吐了內心的感受,把舊勢力給我們之間造成的間隔、誤解消除了,彼此的心也敞亮了。我們倆一起在師父的加持下,放下了一切的人心和顧慮心,高高興興的一起去面對面講真相救人了。Y同修現在也突破了不敢面對面去講真相的束縛了。

我希望能夠經常出來面對面去講真相的同修們,帶一帶我們身邊不敢面對面去講真相的同修們吧。同修們,讓我們都放下人心,形成整體,圓容師父所要的,兌現誓約完成使命,跟師父回家。

合十

(責任編輯:文謙)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