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激進」和「偏激」想到的

EMail 轉發 打印
【明慧網二零二三年九月十三日】一次,我寫交流稿時想要用「激進」一詞。搜索一下師父講過的相關法理,用「激進」居然沒查到一處,改用「偏激」搜索後查到了好幾處。

後來我悟到,「激進」一詞也許是不對的,因為「激」不會導致「進」,如「進步」、「進展」等。而「偏激」一詞的內涵才是對的,這詞本身就表明了「激」是「偏頗」、「偏離」、「走偏」的等等。

個人理解,詞彙本身對人心理的影響也是有的。「激進」一詞,給人的感覺是,雖然過激但似乎還是有作用的,還能帶來進展;而「偏激」一詞,會讓人知道,「激」是錯的。

通過學法,我理解到,激動、激情、過激、衝動等是不好的,而平和、理性才是好的。

中國傳統文化提倡中庸之道,不極端不偏激,講平和、平淡等,提倡諸如「心平氣和」、「淡泊寧靜」、「淡中滋味長」、「寵辱不驚」、「君子之交淡如水」等品性。

中共的黨文化則推崇極端,給人灌輸偏激。我感覺,現在人們習以為常的很多詞彙,都與黨文化下的情緒或心態等有關,比如激情、激動、高亢、慷慨激昂、轟轟烈烈、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好高騖遠等等。這些與「激」有關的,有失平和、平淡的,恰恰是修煉人應該去掉的,不但無法「進」反而是「偏」了。

師父說:「無理性的激情,失去理智的瘋狂,其實那已經是在激發負面的東西了。而平和狀態才是善的,實際那才是真正人的狀態。」(《音樂與美術創作會講法》〈音樂創作會講法〉)

「中共邪黨那個社會做甚麼都是極端的!這個社會做甚麼都是留有餘地的,該怎麼樣就是怎麼樣的,你可能受不了。你得受的了,你得那樣去做。中國大陸真的是這樣,甚麼都極端,連開個餐館都叫「皇中皇」、「王中王」、「天中天」。」(《各地講法十四》〈二零一六年紐約法會講法〉)

我感覺,我們很多人受黨文化影響,沒真正理解到「平和」及「平淡」等的價值。計劃做個甚麼事兒,出現的情緒及想到的方法首先都是帶有「激」的,覺得那才帶勁兒,不大會平和平靜的理性思考。

一位同修在心得中提到,感情平靜,情緒想法平凡,才容易堅持做一件事。容易感動、激動,往往難以持久。中共用做宣傳的文藝作品,往往把一些故事寫的「特別」,「特別艱苦」,或「特別慘」、「特別愛」,似乎不弄點「特別刺激」的作「典型」,使人心裏翻騰一下,就難以罷休。

蔣介石好像說過中共那套不能長久,因為中共那套走極端。蔣介石又名蔣中正。保持中正的傳統的態度,才能使天下維持長久,才是符合天意的。

一點體會,不當之處,請慈悲指正。

【編註﹕本文代表作者當前修煉狀態中的個人認識,謹與同修切磋,「比學比修」。】

(c)2024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