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思維:開闊一些 再開闊一些(13)

——舉例說明新聞報導的簡潔經驗(第二部份)

EMail 轉發 打印 安裝蘋果智能手機明慧APP 安裝安卓智能手機明慧APP
【明慧網二零一四年四月二十七日】(接上文

第七節 真相作品,必將引領人類藝術和精神需求

原本設想本小節作為全文的第一節,但我們考慮大多讀者(同修)可能更愛看「實用的」經驗交流,那樣安排的話,本小節的內容就成為了「離題」部份,進而影響了全文的「速度感」,很可能失去相當多的讀者。

而且,放在這個位置,對以上交流也是一次理性的昇華。認知故事的「風行」和讀者的內心所需,我們才有可能精確定位我們要表達甚麼,我們的「寫作心胸」才會更加博大。

一、故事與新聞故事,好人緣

A.人生的伴侶:故事

說起故事,我就想起:當我坐晚班火車、穿過一節節列車車廂的時候,看到幾乎每個人都捧著一本故事書或故事雜誌,靜靜的,沉浸在那些故事構建的世界裏。

生活中的我們一直身處「故事的海洋」,人們外出旅行的時候會帶上故事類的雜誌,街頭巷尾的老人每天定時收聽收看評述和小說,許多年輕人熱衷的是書店裏和網絡上的小說,全家人每晚必看的是某某電視劇,人與人交流的大多是彼此經歷的人生故事。

有一個現象也很說明問題,一部電影(故事)的票房收入就能達到數億元,背後是千萬觀眾。如果加上報紙的故事、電視的故事、電台的故事、小說的故事、雜誌的故事,您幾乎無法想像一年時間裏人類的作品裏會有多少故事、能創造出多麼巨大的經濟價值,對人類的精神世界產生多麼巨大的影響。

可以這樣說,人類時時沉浸在各自的故事之中,人類也時時關注他人的故事。正如一位媒體人所言:每個生命都有傾訴和傾聽的心理需求──「故事」,是人類最親密的伴侶。

B.新聞故事,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份

新聞故事相比故事,同樣有著好人緣。稍加註意,您就會發現,全球新聞媒體已經全面轉向「故事化」,甚至可以這樣說,媒體一旦失去了新聞故事,媒體人就無處吃飯了。

新聞故事化,起源於美國六十年代,被稱為「新新聞學」,並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影響到了中國大陸。西方許多知名報社總編明確要求記者「像寫故事一樣寫新聞」,西方新聞記者中,常常用「story(故事)」代替「news(新聞)」。美國在1970年代興起的特稿,強調的就是為了故事而寫作。很多國際名牌大報都要求記者「象說故事一樣說新聞」。

1980年代,進入邪黨市場化運作的晚報、晨報、都市報紙類的媒體,是最早模仿西方媒體,開始故事化操作的,報紙的深度報導、人物專訪、新聞調查都是故事化手法。雜誌類型的媒體,更是故事高手,賣點就是「故事」。

電視媒體步其後塵,在大量電視節目石沉大海、不斷淘汰的同時,故事類節目卻如爆豆般在熒屏閃現(許多節目甚至以「故事」冠名),收視率和收視反響居高不下。邪黨殃視也模仿美國六十分鐘,製作了大量故事類型的「名牌欄目」,所謂的「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把謊言和黨文化的毒品製作的更加「隱蔽」和「經典」。故事化元素,已經滲透到新聞、評論、談話、各類娛樂、法制、生活服務、體育、人文等各種題材的節目。

不僅如此,許多高校的新聞採訪與寫作課程也加入了「加強故事化」的理念與實踐。這說明,故事化已經進入了「必修課」。

C.故事與新聞故事的相同與不同

小說、電影、電視劇一般是虛構的,而新聞故事則要求必須真實,只是表現手法才用了文學描寫的方式。

甚麼是新聞故事?用小學生的話說,就是用記敘文的方式寫新聞。不過,我們還得專業點說,普利策新聞獎得主、美國記者富蘭克林認為新聞故事就是:「採用對話、描寫、場景設置等手法,細緻入微地展現事件中的情節和細節,從而突出事件中隱含的能夠讓人產生興奮感、富有戲劇性的故事。」

新聞故事,必須是真實的,只是形式上採用了一些文學手法。所以,紀實小說、紀實文學、大陸所謂的報告文學,這都不屬於「新聞故事」,因為它們都有虛構的事實部份。

《講故事》一書評述:「因為我們的注意力總是放在了讀者對信息的需求上,於是,我們忽視了一個所有讀者最普遍的要求,一個所有要求中最基本的要求:給我講一個故事,看在老天爺的份上,讓它有趣一點!」

美聯社資深記者認為「以說故事的方式向人們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記憶。因為這種方式讓人感到輕鬆有趣,以這種方式整合過的新聞將更加有效的吸引讀者。因為讀者看到的不再是乾巴巴的事實羅列而是真實的生活。」

美國《時代週刊》創始人把消息稱為快新聞,把深度報導定義為慢新聞。「慢新聞具有深度,應當回答更多的問題,讓人有時間思考,因而能影響更多的讀者。」

另外,紙質媒體無法在時效性上與電子媒體相比,只好在報導的深度上做文章,極力的追求生動形像的故事對受眾的吸引,特別是在週刊、週報類媒體中,這一點體現得尤為明顯。而我們的真相報導也是如此,時效性上沒有太多優勢,在深度上挖掘、從細節上「尋找故事」,才是講真相的最佳方案。

一位美國著名記者說「新聞學的本質是故事」,我覺的有一定道理。因為許多具備新聞性的消息,就是因為具備故事化、戲劇化的特點。而且,故事蘊涵的精神價值,同樣也是新聞故事的訴求,都是研究人的藝術、學問,都是為了滿足人的精神需求。

二、故事、新聞故事:人類精神的需求

我們看看那些說書人三十分鐘的故事,如果讓你概述,也就一句話,但大家愛聽說書,卻很少感興趣可以大大節省時間的「壓縮餅乾」類的信息。

也就是說,人知道某地某時發生了甚麼或你說那個事情是正確的或錯誤的,人的需求並沒有得到充份滿足。作者只寫這些,並非是萬事大吉了,作者的使命並沒有完成!因為在信息快捷和多元化的時代,人類最需要的不再是單一的快餐,而是一場帶有人文色彩和關懷的「盛宴」。

A.滿足多種精神需求

每個生命都有傾訴和傾聽的心理需求,聽故事、講故事,都是人的終身「愛好」。研究表明,人們渴求通過媒體了解世界的現狀、把握社會的變化、了解他人的生活狀態,並以此判斷和決定自己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價值認同感(道德評價上的共鳴)。人類願意通過故事愉悅人心、獲得美感,滿足情感需求。

舉例來說,武打故事滿足了讀者行俠天下的幻想和審美,將自己置換成故事人物參與到故事的「行動」中,擺脫真實生活中無法逾越的各種障礙,充份放鬆自我、實現自我;偵破故事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和追求精神刺激,甚至讓自己體會一次劇中好人或壞人的人生;歷史故事讓人們讀古知今,縱論天下。

吃飯是為獲取熱量,人看故事,為的當然就是精神食糧。不過,這食糧當中,有的被下了毒(邪黨文化),有的本身就是毒品(鼓吹暴力文化、詆毀真善忍),這也是目前人類的可悲現實。

B.故事,成為說服人的「法寶」

目前常人的營銷、廣告創意、企業管理、上下級溝通、家庭教育、企業文化等等,比較成熟的商企都會強調「用故事去詮釋理念」,因為他們看到了故事能幫助人們梳理生活的疑問,並誘導到他們想要表達的主題上。故事專家說:不理解嗎,讓我給你講個故事吧──講故事就是通過舉例幫助人們理解的藝術。

於是,我們想到一個問題:大法真相,讀者你不理解嗎?我給你講個故事吧。我們講真相救人,某個角度上說,也是一個說服人的藝術。除了讓他相信真相信息,還要破除邪黨文化、歸正是非的標準,明白退出惡黨的前因後果。

C.故事,「救命的粥」

對於一個體弱多病者,是給吃八寶粥,還是壓縮餅乾?這個問題是顯而易見的。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有言:「人染沉痾,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臟調和,形體漸安,……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大致意思是說,身染重病的人,應該先進食易於消化的湯粥,溫和用藥,循序漸進的調理,身體方可痊癒。

當下的中國民眾依然有巨大人群拒絕大法真相,因為他們被中共長期黨文化毒害的太深了,就像危重病人一樣,需要「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循序漸進的、順著人的興趣把真相說清。我們增強作品的故事性,進而讓作品可讀、可信、可觸可感、深具啟發性,就像是穀類豐富的八寶粥,具足各種味道和人體急需的營養。

「這是大法弟子講真相中的良苦用心,真是辛苦大家了,想了很多辦法救人哪。現在的人是很難救了,你得符合他的觀念他才願意聽,你得順著他的心講他才願意聽。也就是說你救他還得有個救的條件。(笑)」(《二零零四年紐約國際法會講法》)所以說,最大成度的順著常人的執著講真相,就能達到最佳效果。需要強調的是,故事性解決的不僅僅是可讀的問題,可信性和疏導觀念(破除黨文化),也是故事所「擅長」的,而不明真相的人需要的正是這碗價值連城的「救命之粥」。

三、《一千零一夜》故事的寓意

有美國媒體報導稱,一位科學家接受了大腦核磁共振掃描,當他在腦海中構思故事時,右腦某個局部會亮起來,他將這部份組織成為「故事敘述部位」。我從法中悟到,這是人在生生世世的經歷中積累的「故事區」,「以史為鑑」來應對這個紛繁的世界。

故事讓人類的歷史得以保留,故事讓民族的文明得以傳承,故事所承載的文化成就著人們的道德節操、判斷善惡的素質。故事也是構築精神世界的特殊方式,正是通過故事,人類理解世界、理解自身、理解過去、現在和未來。

說至此,故事的「功勞」已經不小,但還不止於此:大家都聽過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吧,一個叫山魯亞爾的國王每天娶一位女子,第二天便將其殺死。此時,一位大臣的女兒山魯佐德卻主動要求進宮。她晚上給國王講故事,情節波折綿延,直到天亮國王還意猶未盡,但故事卻戛然而止。國王只好讓她多活一天,時間一天天過去,但卻因為每天的故事都有一個「下回分解」的結尾,以至講了一千零一夜。在這一千零一夜裏,故事傳達的真誠、善良和智慧,感化了國王,讓國王從此放棄了惡念,並與山魯佐德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山魯佐德因為「故事」,不僅挽救了自己和更多人的生命,也制止了殘暴的惡行。可以說:故事,讓生命得到挽救。害人者和被害者,都被故事(所蘊含的能量)挽救。

歷史的車輪碾過無數歲月之後,留下一道道文化的痕跡,而這些文化就是今天留給正法的,留給我們大法弟子去探尋和思索、選擇。

個人理解,《一千零一夜》這個故事在告訴我們:故事,應再次成為拯救人的利器、法器。

以上說了這些,是想從更本質和更廣的範圍交流:我們為甚麼要用故事講真相、我們可以順著人的哪些心理需求講真相,我們把眼界放的更寬一些,也就是說,我們更能理解常人的心理狀態、生存狀態,讓我們的作品更人文味道一些,更有藝術性一些,不能只給讀者骨架,而不賦予它血肉。

四、真相作品,必將引領人類藝術和精神需求

A.從「大陸家庭情感類影視劇熱銷」想到:中國人更急需好故事

許多人不解一個現象:大陸家庭情感類影視劇熱銷。其實,這也反映了大陸目前每個家庭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矛盾,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糾結」的生存狀態。「家庭劇」滿足了觀眾「了解他人、對比自我」的心理,觀眾想藉此掌握更多的人生閱歷,進而重新調整自我觀念和行為,具體說,就是參考他人的經驗、理清自家問題。

現今中國,價值體系的失范、心靈的孤獨、人群情感的冷漠,人們需要解讀、渴望解讀。喜歡「故事」的深層心理是希望故事能幫助自己尋找到「之所以內心糾結」的答案,並獲得心靈上的慰藉。然而邪黨文化下的作品,很難給人正確的心理疏導,大多是以毒攻毒、以惡制惡,再有就是美麗言辭般的「麻醉劑」。就像此次馬航事件,大陸媒體人即使想有所作為,也是徒勞的,因為有邪黨在那裏,國內媒體只能轉述歐美媒體的「乾貨」、只能是「馬航我們等你回家」的言辭而無法做點新聞記者應該做的(像歐美媒體那樣有力度的調查,抑制謊言、爭取營救生命)。

有國內新聞界人士從大陸現狀的層面,分析新聞故事化的存在理由是:受眾的「公民意識」正在緩慢形成,他們閱讀深度報導不僅僅是因為這其中的事情跟自己有關,還因為這些報導常常揭示出制度不公和公權力對個人的侵害,而這種不公和被侵害,正是他常常在現實中所遭遇和理性上所痛恨的。因此,新聞深度報導(故事化)在中國民眾中有巨大的市場。

邪黨製造的悲劇、罪惡是史無前例的,給人類帶來的苦難是無法彌合的,揭示這些話題,必然具備非常強的思想性和社會價值。這些主題必然是中國人,包括海外華人,甚至西方世界都是非常關注的。例如,二戰過後,出現了一系列反映納粹屠殺猶太人的作品,被世界各國人民廣為傳播,讓人類重新認識人類中的罪惡,淨化人類的心靈。

而目前,中共邪黨對真善忍信仰的迫害,集合了中外歷史上所有邪惡表現。大法弟子寫真相故事、作品,揭示其罪惡、破除其理念,讓人明白大法真相,自然的就會讓人認清邪惡的面目、建立基本的善惡觀,從而獲得最大的心靈受益。而且,邪黨對大法弟子的迫害的邪惡成度遠遠大於二戰時期,是這個地球上從來沒有過的邪惡。能寫出好作品,必然會震驚人類,震醒世人,從而救度更多生命。電影《自由中國》開了一個很好的序幕,相信我們大法弟子還會奉獻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更希望我們大陸各地同修下點功夫。

從人的角度說,人更愛看深層解讀、有藝術性的作品,解讀現今的人類危機,反思個體和社會價值在哪裏?人類迷失了甚麼?我們大法弟子可以用藝術形式引導公眾思考自己,神韻給我們最好的啟示和方向。

我發現,一些作品在講述基本真相的同時,作者同修已經在有意無意的傳達了大法弟子的做人理念,而這也會有意無意的影響著讀者(重建道德),小到婆媳關係如何相處,大到人生觀、價值觀,同修有些話非常有哲理性「任何矛盾都是階梯,任何傷害都是禮物,任何苦難都是成就。」「怨恨是牢籠、是枷鎖、是絆腳石。」「當我們怨恨別人的時候,我們的心就在牢籠裏,被抱怨捆綁,被仇恨束縛,被痛苦囚禁。」

B.大法弟子站在了人類思想性的最高處

邪黨造成了社會深重問題的同時,它出於保命,更加瘋狂的控制文化作品去揭示問題。而且,長期以來,邪黨文化管制大陸如鐵桶一般,所有人文領域都變的蒼白和墮落,展現人性的空間越來越小,不僅如此,表現的都是中共邪黨文化的邪惡理念,要想從大陸的作品裏找到正確的價值觀、有助於找到心靈歸宿,簡直是南轅北轍。所謂的「六十年來,中國不再有大師」,就是這種畸形社會的厚黑文化、流氓文化、假惡暴邪教文化充斥的結果。

最近,新唐人採訪的一位大陸著名導演說:人都是這個環境的產物。你想突破,就需要你的認識不在這個系統中,(中國人)目前很難突破。

他也許沒有完全說明(也許不敢說明吧),我的理解是,大陸人無論你再聰明,從小學到大學、從家庭到社會、從言談到媒體,都是邪黨那一套黨文化。人想不被邪黨文化所薰染,純屬天方夜譚。

如果人沒有深入理解《九評》、如果你沒有修煉大法,那套思維模式是不可能突破的。「最可悲的就是現代的年輕人,完全被中共邪黨的現代意識灌輸著,還覺的自己了不起、甚麼都看透了,錯把中共邪黨有目地破壞了的人際關係、價值觀念、人倫道德亂象,當成了歷史中人類一貫狀態,當成了人類的本能。加上進化論的邪說,他們真的把自己也當成動物,卻不知這是邪黨有目地幹的。人忘記了人類等待的與做人的真正目地,可是邪惡的惡黨邪靈卻知道,所以才有目地的敗壞人。甚麼都不是、現代式的愚昧卻完全阻擋著他們認識宇宙的真理,所以對這一代人是非常可怕的。」(《二零零七年紐約法會講法》)

我們大法弟子在不斷的修煉自己,不斷的破除邪黨文化,必然不在那個邪教文化(黨文化)的系統中,作品的思想性當然會高常人一籌。我們純正的理念、博大的胸懷、驚天地泣鬼神的真實故事,必將會創作出人類最高境界的新聞和文學作品,引領人類的文化,為後世傳頌。

最後,引用師父的兩段講法結束本文:

「你們將會看到方方面面大法弟子所做的事未來的人都要效仿的,都將成為未來人類的主體文化。所以你們今天能不能拿出好東西來才是關鍵,這些基本的東西能定下來,未來人就會照著學,所以你們做的是甚麼、你們拿出甚麼東西來至關重要。常人的、古代的、現代的,需要的話都可以借鑑,但是你們一定要創作正的東西,為人負責。(笑)輕鬆點,不是非要你們極難的作甚麼,其實你們正常時作出來的東西就與常人不一樣,再加上你們的技能就會不一般。」(《音樂與美術創作會講法》〈音樂創作會講法〉)

「甚麼人、甚麼理論、甚麼辦法也不能使人再回去了,只有大法才行。你們是跟著我挽救眾生來了,同時,我們挽救眾生的意義中也包含著拯救人類的道德與被挽救下來的人將怎麼樣在未來存在、怎麼樣生活、在甚麼狀態下生活。也就是說,大法弟子不但在挽救眾生,也給未來的眾生開闢著一條真正的人的生存之路。這都是大法弟子證實法中正在做的。」(《音樂與美術創作會講法》〈美術創作研究會講法〉)

後記

甚麼是寫作經驗?從某個角度看,其實就是作者在多大成度上考慮了讀者的心理需求,並放下自己原來的思維模式。常人作者放下的是表面,而修煉人是放下自我、修煉昇華的本質變化,所以,就不只是常人的經驗和技巧,而是境界的提高,因此,作品散發出的能量是常人無法比及的。

任何工作都有一個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只要肯學,提高就會很快。本文交流中提及的中美作家的書籍都比較通俗,即學即會,大家都可以去參考、借鑑。《寫作思維,開闊一些,再開闊一些》,只是想提供一個思路,希望增加一點交流寫作的氛圍。而且因為水平和時間的關係,寫的確實很粗糙。

寫此交流期間,因為一些事情中斷了很長時間,再次提筆續寫的時候,家裏開出了優曇婆羅花,我想這可能是師父鼓勵我儘快完成吧。寫到此,淚水模糊了視線,感謝師父!

許多次,在煉功前或發正念前,我剛剛靜下來的時候,往往會有一個新思路。所以,本文歸納的經驗如果有借鑑價值的話,也是大法的智慧。

正如同修文章所寫:古人講「外師造化、終得心源」、「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師父在另外空間甚麼都為我們做好了,大法可以給我們無窮的智慧,就差我們能夠有足夠的正念走到那一步。

(全文完)

(c) 1999-2025 明慧網版權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